【 性情|鲁迅: 只要弄懂了“面子”,就能读懂中国人特殊的性情】人人都要面子,说明了在人们的心中还存在着良知道德。这是好事情,通常在人们做事的过程中也会考虑到他人的面子,尽量不触犯到他人的底线。但是如果过于的看重面子,那么则会形成按面子的一种虚伪现象,久而久之只会造成性格上的一种虚伪,一位外国人阿瑟史密斯曾这样子评价中国人,他说到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表演欲,作戏是其本能。
看到这儿,我们不禁哈哈一笑,但是反观古往今来的中国人,他们的心理都都有一定的表演欲,甚至会通过表面的形象给他人贴上标签,即使在现实生活中,个个也是如"戏精"一般的存在。
鲁迅先生在《说面子》一文中写道:这“脸”有一条界线,如果落到这线的下面去了,即失了面子,也叫作“丢脸”。不怕“丢脸”,便是“不要脸”。但倘使做了超出这线以上的事,就“有面子”,或曰“露脸”。
体面对于国人而言更像是一种枷锁,很多人会为了所谓的体面独自咽下生活的苦,为了体面做出许多自己内心不愿意做的事,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与此相近的还有几个国人的口头禅,如"来都来了""大过年的"等,以上种种,都是维护了自己与他人的体面,但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里,却是独自受罪。
文章插图
3、死要面子,其实就是不要脸
通常我们都认为不在乎面子的人会不要脸,但是却忽略了另一种现象,过分爱好面子的人,其实也是一种不要脸。而在这一点上,鲁迅看的比谁都清楚,他认为不顾是非死要面子,其实是跟不要脸是同一回事儿。
这种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很多人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体现自己的良好外表,不惜说谎。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在他自己而言,他只是顾全了自己的面子,但在旁人看来,他这是不要脸的另一种体现,因此面子和脸之间并不存在同向的关系。
文章插图
人们对于面子的判断多数以外人和自己内心的主观世界,中国人讲究面子,这是因为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中华道德文化。既能够尊重自己,又能够尊重他人,这是好事;另一方面,人们对于爱面子到了一种极为偏激和过度曲解的程度,为了保全面子做事,是非不分,破坏了良知底线,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又是一种不要脸。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里子和面子是相互冲突的,顾全了里子就不能保全面子,其实不然,人们在这两者问题的看法上是可以达成统一的。面子的保全说明人们的道德良心还存在,只要在这个道德底线没有越距的情况下升华内在,就可以做到既保全了面子又注重了里子,何乐而不为呢?非要闹到没有面子才是一种内心最强烈的谴责。
企业家李嘉诚说:“创业者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懂事了;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而当你一直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睡懒觉,啥也不懂还装懂,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删除联系
- 鲁迅每月能赚350块大洋,如果换算成人民币,放现在值多少钱?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80年前,鲁迅偷偷写的“师生恋”情书,看完脸红肉麻到酥
- 汉人总督在雍正面前自称“奴才”,雍正:你自称臣才对
- 9个冷知识:你以为鲁迅是个呆板的人?其实他是个潮男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鲁迅珍贵老照片,妻子为他空守41年,图5是一家三口温馨合照!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中途甩袖而去:一塌糊涂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
-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7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图文讲解+知识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