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二 )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隐士生活并没有持续太久,在李白过着隐士的那段时间,结交的道家的朋友向唐明皇推荐了他,唐明皇也听说过李白,于是让他入京做官。李白进长安还得到皇帝亲自接见,可以说给足了尊重,后来在朝廷里也施展了他的才华,比如后世广为流传的《答蕃书》,就是李白在任翰林待诏期间的事情。当时西域递交的一份没有人认识的国书,唐明皇大怒,但是李白看后,用汉语翻译出这份国书,国书内容是要求唐朝割地,整篇措辞非常无礼。李白随后在宴会上,喝得酩酊大醉,并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答蕃书》,吓得藩使面如死灰。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但是李白在宫廷的日子过得并不开心,他看到高力士他们四处兼并土地,占了京城近一半的房产。当权的人不学无术,皇帝也是“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只顾着玩。他担心政治上要起变乱,说“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也直接指责了唐明皇“徒希客星隐,弱植不足援”,也就是说,纵然有名臣在侧,也是救不了了。而他自己呢?“区区精卫鸟,衔木空哀吟”——精卫填海既然永远填不完,就只能叼着小草棍满腹悲哀了。因此他在翰林院里经常被同事排挤,过了两年,最终离开长安。李白是天才的诗人,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白痴,比如《永王东巡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首诗“北虏”是指安禄山叛乱,“永嘉”是指永嘉南渡,把永王此时比喻为永嘉南渡的东晋。此时安禄山已经攻入长安,唐玄宗逃亡四川,太子李亨驻扎在宁夏灵武,而且被将领们拥戴为新的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唐玄宗不知道是否顾忌太子,在太子称帝三天后,发布了一道诏书,宣布太子为大元帅,各皇子可以筹措粮草,组建军队。其中永王最为积极,他用这份诏书坐镇南京,而且很快就兵强马壮。随着实力的增强,他于是想着像东晋一样,自立门户。而且当时整个唐朝的粮草几乎都要从南方运过来,如果永王称帝无疑会给唐肃宗极大打击。在这个节骨眼上,标榜永王向东,而不是向北对付安禄山,动机十分明显。李白不但看不清政治形势,而且意气风发地追随永王,只要稍微有政治头脑都看得出永王的做法即缺法理,又缺道义支持。这或许与李白崇尚鲁仲连有关,一直等待一位明君礼贤下士,好不容易等到永王,所以迫不及待的追随。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唐肃宗虽然此时非常艰难,但是他是得到唐玄宗的追认,是合法的朝廷。而永王此时的行为很明显是趁火打劫,永王集结的部队一场硬仗都没打,就撤到南方,而且还让李白标榜自己是“衣冠南渡”。虽然李白诗里把自己比为谢安,但是谢安有淝水之战的军功。唐肃宗于是下诏让永王放弃东南,迅速回四川去侍奉唐明皇。但是永王怎么会放弃这个到手的机会呢?于是抗旨不遵。肃宗判定永王谋反,三家节度使不到两个月便把永王给消灭了。随后李白也被定性为谋反的从犯,先被关押,后来被流放到夜郎。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走到三峡的时候,被赦免了,此后三年里,他不在对政治抱有任何幻想,也不愿意去修道,人生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