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李白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他一生酷爱喝酒,纵情于山水之中,诗文与山水浑然天成,留下了不少经典诗篇,比如《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作品。他好仙尚侠的性格,给他带来了传唱千年的诗篇,但是却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很早就进入“庙堂”,但是终不适应,后来安史之乱中,错投了永王的阵营,致使流放夜郎。最终他看破红尘,不再对政治报有任何幻想,享年六十二岁。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出身非常神秘,就连他的姓“李”都很难查证,有些专家认为,李白出身在今天的吉尔吉斯坦,或者阿富汗,他父辈定居在西域。后来在李白5岁的时候,迁到今天的四川。而且李白也不愿意谈及自己的家世,但是他的多首诗文里,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比如我们常常背诵那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指的就是巴蜀四川。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从小家庭优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视金钱如粪土。虽然出身商人世家,但是李白从小便饱读诗书,李白在《赠张相镐其二》中简述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不仅熟读儒家经典,而且涉猎各种奇书,从小喜欢作赋,十五六岁写的赋就能超过司马相如,可见文底深厚。我们熟悉的《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便是他十几岁时候的作品,整首诗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这也是他诗文的特点,浑然天成,道法自然。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年轻的时候就非常有进取心,经常拿干谒诗文去拜会各类名流。唐朝虽然已经开始科举,但是科举是不“糊名”的,不仅仅要靠你临场发挥,而且还需要前期自我推销。需要拿干谒诗文去拜见各类权贵政要,社会贤能,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各方推荐赏识。而且在考试之前,名次基本上都已经被预定了,这是唐朝的风气,大家也没有觉得不公平。对于李白来说,如果走科举觉得太丢脸,他的偶像是鲁仲连、姜太公、管仲这类人物,要做帝王师。鲁仲连是一位纵横家,秦国攻打赵国的时候,鲁仲连说动魏国派兵增援,赵国要重谢他,却被他拒绝了。齐国收复燕国,有一座城池无法攻打下来,后来鲁仲连只给这座城池的守将写了一封信,守将便哭了三天,自杀了。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成长的巴蜀非常崇尚鲁仲连这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李白一生的写照。李白在《侠客行》中就表达了他的这种政治抱负“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就注定了,李白进入“庙堂”不是为了升迁,而是希望这些达官贵人能够传播自己的名声,然后让皇帝礼贤下士。杜甫曾经对李白评价为“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对李白的真实写照,李白因为家底殷实,所以任性,而且饱读诗书远离“庙堂”,导致缺少为官的基本礼仪。他给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写的一封《与韩荆州书》的自荐信:““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整篇都充满了自负,形容自己像毛遂一样厉害,就看韩朝宗能不能识货,因此李白一直怀才不遇。
 诗文|要是能重来,是否选李白?
文章插图
李白在仕途上的不顺,导致他不得不调整方向,他转向了隐居修道。隐居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选择的一种规避道路,比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向秀等人,他们不满朝廷政治坐而论道,获得思想界极高的成就。李白与道家人物交往,并不是真的想隐居山林,而且他狂放的性格丝毫不减,与任何高资历的前辈都以平辈称呼。他向往的生活是功成名就之后,过着隐居生活,所以他对隐士态度是:真正清高的隐士,一定不为世人所知。所以,许由也好,伯夷、叔齐也好,都不是人生的好榜样。“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也就是说,隐士如果真心想隐居的话,哪会有这些光辉事迹流传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