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山|米箩中学“巴朗之声”合唱团唱出黔山骨气


 黔山|米箩中学“巴朗之声”合唱团唱出黔山骨气
文章插图
 黔山|米箩中学“巴朗之声”合唱团唱出黔山骨气
文章插图
 黔山|米箩中学“巴朗之声”合唱团唱出黔山骨气
文章插图
 黔山|米箩中学“巴朗之声”合唱团唱出黔山骨气
文章插图
 黔山|米箩中学“巴朗之声”合唱团唱出黔山骨气
文章插图
在贵州山水深处,有这么一支如兰品格的合唱团——巴朗之声,从2018年至今,在米箩,巴朗之声合唱团是彻底火了,原创歌曲《三变之源》拿下第十一届“贵青杯”唱响校园好声音歌咏比赛中学组一等奖;云南彝族《敬酒歌》与《烛光里的妈妈》再次荣获第十二届“贵青杯”唱响校园好声音歌咏比赛中学组一等奖。如今又唱响了改编自央视经典咏流传子荣、康震老师的原作《和你在一起》;由中社科城乡(北京)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分院院长、贵阳振旅旅游发展规划设计中心主任杨炯蠡、贵州智远琴行负责人杨再军、贵州美曦方物文化艺术中心主任陈筑梅原创的歌曲《梦江南》。
在备战第十三届“贵青杯”唱响校园好声音歌咏比赛的日子里,笔者走进六盘水,来到米箩,走近巴朗之声合唱团。
巴朗河孕育巴朗之声
六盘水市水城县米箩镇的“米箩”史名曾唤为“绮罗”,系彝语语音,但几经辗转发生音变后,遂更名为“米箩”。境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古迹、民族民间文化浓郁,布依族蜡染、刺绣、谷花酒,唢呐、铜鼓、酒令舞独具特色。在米箩中学,大部分是来自于米箩本地的山里娃组成的巴朗之声合唱团正在紧张的排练着。
“我们没有任何背景,有的只是一颗以音乐情怀传唱家乡文化的赤子之心。”贵州智远琴行负责人杨再军老师说,“水城县米箩镇有一条河叫巴朗河,这条河就像贵阳的南明河一样环绕着这个由苗族、布依族和彝族聚居的小县城,承载着多元、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也见证着西南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我的师妹——吴莉莎便以‘巴朗之声’命名了这支来自米萝镇的合唱团,邀请我为合唱团编创声乐作品。”
于是,两位年轻音乐人合力运作下,“巴朗之声”乐队组建工作艰难地展开了。杨再军因此机缘开始了自己音乐作品的编创生涯。处女作《三变之源》以合唱的方式在2018年第十一届“贵青杯”唱响校园好声音歌咏比赛中首次面世就一举拿下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
我们在万亩国林下挥洒汗水
我们在巴郎河畔间沐浴阳光
甘于奉献,敬畏教育
我们的生命在和谐中成长
踏实认真勤奋有为
我们的生命在燃烧中飞扬
啊......源于三变源于三变
你的未来
在越步中奋进
在你前行的号角中
我们永远追寻你的方向
——《三变之源》
水城县米箩镇是中国“三变改革”的发源地,所谓三变改革,便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2014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创造性提出农村“三变”改革,引起中央高层关注。《三变之源》便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梵网经》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释迦”。和谐、和合是根本,其表现形式又是如此多元多样,万物相生而不相害,万道并行而不相悖,自是一种多元相容的“和”。禅意如同耳语,给我们以启示——生活中的幸福感,来自我们内心的丰盈,“和”就在一茶一饭的滋味里,喫尽禅茶心无尘,品味人间幸福事。因此,不论是对待改编还是原创的音乐作品,杨再军老师都立足于“和”的幸福理念,反复在现实生活中去锤炼意志和萃取灵感,融入作品,提炼成形。
三杯两盏热茶下,在笔者孜孜不倦地求教中,贵州智远琴行的杨再军老师也打开了话闸子——
“《敬酒歌》的音乐文化元素源于云南楚雄地区的彝族,因此带有西南边陲少数民族特有的豪迈、质朴的风格。合唱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则是为了呼吁时代的年轻人们——别为了酒桌上的应酬忘了家庭的港湾。美酒虽好,多饮伤身,家务虽琐,但有母亲、妻子和儿女的牵绊,你还在灯红酒绿中忙碌应酬吗?你还沉醉于旅游文化的快消狂潮吗?《烛光里的妈妈》呼唤人们常回家看看。这一主题受到众多评委老师的好评。于是在诸多参与比赛的队伍中非常荣幸地脱颖而出,以最高分荣获了2019年贵青杯歌唱比赛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