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这个问题里面有个概念混淆。就是说我们是华夏子孙,对当代中国人来说,可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炎黄子孙”。
【 中国人|都说我们是华夏子孙,华是中华,夏是指什么?】因为“华夏”实际上是特指汉族,而包含了五十六个民族的统称应该是“中华民族”。
其实这都是一些概念的定义,只看时代的远近而已。我们称“中华”、“中国”、历来都是包括了各民族人民在内的。因为对于中国文化历史来说,华夷之辩,蛮汉之争,其实都是兄弟内斗。
中国人历来就有民族观。在春秋时期,甚至上古,就有了“华夷之辩”。左丘明的《左传.定公十年》就有:“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这是不同的部族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区别,逐渐形成了民族概念。
文章插图
我们看到这里就出现了“夏”,“华”。这是互文,裔与夷同,夏与华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在发“华”、“夏”两个字的发音时,要是舌头打滑,其实就是一个音。华、夏两字上古同音,相互通用。
后来就逐渐有区别了,唐朝孔颖达所作的《春秋左传正义》: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实际上称中国是“礼仪之邦”,用“夏”字更加合适。这又从何说起呢?
因为“夏”的本意是夏天,四季之中,气候最为温暖,动植物生长繁衍最为繁盛,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时,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标志,寓意强大繁荣。而作为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在历史和人文中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中原人的心中和知识传承中,夏自然是讲究仪式、礼法的天命部落,同时为了区分其他文化习惯、落后文化部落群,逐渐就用“夏”来指代称呼“中国人”——这个中国,也就是的当时文化、技术都比较发达的中原人。
文章插图
夏朝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是万民人心所向之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夏朝统治地区,被称为中原,中国就是中原之国。
所以《说文解字》就直接说:“夏,中国之人也。”当时的人自称“夏”,和我们今天自称是中国人的意思差不多,可能带了一些骄傲和自豪在里面,但是更多地是为了和其他文化种群作出区分。
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中国人的礼仪很庄重,称之为“夏”,中国人的服饰相对也更华美,称之为“华”,所以“华夏”一词,其实就是“好看的礼仪之邦,中国人”的意思。
而“华夏民族”、“炎黄子孙”这些口号,大家不要以为有古书出处,就影响深远,实际上这些口号登上历史舞台,是近代章太炎一帮人滞留日本的时候搞出来的。
文章插图
因为眼光越来越开放,世界越来越小,民族危机感越来越强烈,加上当时为了推翻满清统治,兴起汉人民族自豪感,团结百姓,从历史中找到证明革命的师出有名是必要的。
一旦革命成功,就不再喊驱除鞑虏了,民国的宪章直接延用了清帝退位诏书里的“五族共和”。随着“五族共和”的提出,民族主义被暂时抛弃,“华夏”专指汉人的意思淡化下去,但是已经成为了固定词汇,意思也就不再改变。只不过我们现在都使用“中华民族”,这才是精确意义上的祖国大家庭。而很多人用“华夏民族”来通指全中国人,实际上有错误,不过没人较真罢了。
所以“华夏民族”是汉人族裔的意思,当然中原人被称为“汉人”其实远在“华夏”二字之后,要到三国隋唐时期了。
“夏”在“华夏”中是礼仪之邦的意思,和它的本意“夏天”是有区别的。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如何直观地说明汉朝到底有多强大?
- 罗素:对平庸的崇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之一
- 深度阅读,慧眼识金,找到宝藏
- 把“穷”与“富”拆开看,原来如何致富古人早告诉我们了,千年无人知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经工集团党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 散文诗秋 ·之私语
- 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邮票明日推出
- 很快,我们的古典乐、民乐都将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