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太子|也解“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之处在于,每逢大事,人们总会想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寻求解决之道。“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因为出自香港李嘉诚,突然霸屏,并不难理解。那么,“黄台之瓜,何堪再摘”,到底应作何理解?【 为太子|也解“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为太子|也解“黄台之瓜,何堪再摘”
文章插图
“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看似俗俚之句,似乎出自山野村夫之口,其实不然,此诗竟然是出自唐朝太子李贤之口。要理解“黄台之瓜,何堪再摘”,首先要知道其历史背景。《新唐书·承天皇帝倓传》:贤终日忧惕,每侍上,不敢有言,乃作乐章,使工歌之。其言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这诗句直白,看起来很好理解,这黄台之瓜,一摘再摘,就要被摘光了。但是,作为太子的李贤,本该心怀天下,又为何写这样的诗?作为太子的李贤,何以“终日忧惕”,而又“不敢有言”,何以至此?原来,李贤是唐高宗李治第六子,一代女皇武则天次子。武则天本是唐太宗李世民宫中的才人,这李治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与武则天私通,这唐朝的后宫,确实够乱的。因此,李治登上皇位之后,就把依例为尼为武则天迎进了宫中,后来又不顾大臣的反对,废王皇后而立武错氏为后。在武则天羽翼渐丰之后,杀掉一众反对武氏的外戚和重臣,唐高宗李治就立了武则天的长子李弘为太子。可是,后来武则天感觉到太子李弘成为自己通往最高权力之路上的绊脚石,结果呢,太子李弘就不明不白地暴死宫中。于是武则天的次子李贤立为太子。这时,李贤已经能够感觉到,让自己做这个太子,几乎就是架上火上烤。是的,李贤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可是亲生儿子又如何?李弘不也是武则天的亲生儿子么?还不是说暴死就暴死了?要说,这皇家的杀伐之重,远非寻常百姓可比。像我等山野村夫,父母与子女之间起矛盾争执,顶多就是叫骂几句,而兄弟相争,有动手对打的,但动刀动枪,把对方置于死地者极为罕见。而皇家为了争夺权力,那拿刀砍真跟切瓜似的,太常见了。正因为如此,太子的李贤,就要“终日忧惕”了,而“终日忧惕”又有何用?那就写几句诗劝劝吧,而这诗还不能说得太直白,说太直白了,极可能惹人恼怒,招致祸患。“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云可,四摘抱蔓归。”这瓜,可不能一摘再摘啊,要不然,瓜被摘光了,就没有好果子吃了啊。然而,太子李贤终究没有好下场。调露二年(680年),以谋逆罪名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后,为酷吏丘神勣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太子李贤这颗“瓜”,终究还是被“摘”了。这就是历史,或许是历史的宿命。原先,对于李嘉诚刊出的“黄台之瓜,何堪再摘”,现在网页后的跟帖,只看到点赞了。“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此中有深意,什么也不说了。我,未能免俗,也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