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是个人学习生活当中不能避免一个问题,不光是普通学生,一些名流大家也会面对这个问题。就比如说头疼于数学理科的钱钟书,他就因为出色的语文修养被北大破格录取。和他有同样境遇的,还有著名诗人臧克家。
文章插图
臧克家出生于一书香浓厚的普通家庭,在儿时父母接连亡故,家里条件急转直下,苦于生活压力,在面对其他孩子无忧无虑童年之时,他只能默默忍饥挨饿。幸运的是,正是这段时期的贫困潦倒,他才能对人生百态进行细致的观察,并把这些细致入微的生活细节写入自己之后的文学创作之中。虽然亲人离世的早,但小小年纪的臧克家已然受家风影响,喜好古诗古籍,在没入学之前便可以熟练背诵60余篇古文古诗,在诗歌方面显示出过人天赋。在进入学堂之后,臧克家接触的文学知识越来越多,自身诗歌造诣逐渐加深,开始提笔创作自己作品。学堂上老师孙梦星忧国忧民,在学生面前常常感叹国家危难,久而久之,除诗歌研究之外,臧克家内心的爱国情怀也被老师激发出来。
文章插图
虽然诗歌写得好,但臧在理科方面却是一窍不通,不管是数学还是物理,他都油盐不进。高考时他数学直接白卷,按理来说这个分数应该是与大学无缘,但臧在语文方面独有天赋,他在撰写作文时别出心裁,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洋洋洒洒,他只写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此时批卷的老师不是别人,正是同样在近代诗歌界负有盛名的闻一多先生,速来严格的他一眼就看中了这三句话,也不管其偏科严重,直接破格录取。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进入国文系的臧克家如鱼得水,十分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一有时间就钻到自己恩师家中与其一同探讨诗歌文化,在这样氛围之下,他很快就成长为在文坛小有名气的新星,很快就在《新月》、《现代》等杂志上发表了作品,还出版诗集《烙印》,一时间声名大噪。事后闻一多先生罹难,臧十分悲痛,在建国后亲自提笔撰写恩师纪念碑碑文,字字句句皆是怀念与敬意。
文章插图
从大学毕业后,臧便四处奔波于各地战区,将自身文学作品与抗战爱国紧密联合,有时更是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前线进行采访工作,只求写出尽善尽美的抗日文学作品。这段期间他的诗歌大多是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之词,这些文字对于抗战爱国宣传大有裨益。他文字中的爱国情感并没有随抗战胜利而消散,在解放战争期间,臧依然奋斗在前线,用自己的笔杆呼吁两党停止战争,追求和平。建国后他又辗转来到北京,担任诗歌刊物编辑工作,在近代十几首诗句经过他编纂整理得以发表,对举国上下都产生巨大文学影响。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臧写出那首最广为人知的《有的人》。后那件大事来临,在这段期间饱受迫害的臧克家不得不在威胁与逼迫之下放弃自己的创作工作,下放干校进行改造。但随着“四人帮”的粉碎,老先生又提起笔,开始讴歌社会主义新时代。
文章插图
臧是幸运的,他求学之路有孙梦星闻一多两位恩师提携陪伴,他用自身经历向我们说明这样一条真理,如果你在某一方面有过硬实力,那你大可不必用偏科等理由来掩饰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参考文献:[1]臧克家,《臧克家回忆录》,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画家心脏骤停10分钟,苏醒后凭记忆还原地狱的模样,看后让人心惊
- 男子画自画像,本以为颜值高会打满分,看到本人后,老师给了0分
- 带上孩子跟着诗词去旅行之《山居秋瞑》
- 金庸这一家人有多厉害,承包了近现代诗歌小说的话语权
- 刘邦作为一个流氓,为什么能够写出大风歌这样的诗歌呢
- 诗歌《遇见九陇山根据地》
- 曾国藩:大多数学问来自于生活,应在孝悌上用些功夫
- 亡国和尚写了首充满疯话的诗歌,读懂后,才发现明末血泪
- 《相约北京》赏史诗歌剧 嗨唱世界流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