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定|女科学家被《自然》周刊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自成一派,原创发明有以纸、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为代表的各种黑科技,但要说对自然规律的探知,大概数得上名字的只有将圆周率深化至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祖冲之了。其实在浩瀚的历史中,有一位女科学家王贞仪一直很少被提及,但她却凭借自己的努力发现了月食的真相,并言简意赅的戳破“天圆地方”的传统说法,塑造了国产“地圆说”理论。
古往今来,以''才''扬名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女生。比如作出《胡笳十八拍》的大文学家蔡文姬、织出''璇玑图''的苏惠、写下''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谢道韫、''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等等。但是在数学、天文领域赫赫有名的大多都是男子,女子可谓是少之又少。
王贞仪就是其中的一位,王贞仪虽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古代女子必学的''女红'',她也十分擅长;但是她却又不拘一格,在随父亲外出游历的时候,曾拜蒙古将军的夫人为师,学习骑马,射箭。就连数学、天文等方面也都有所研究,是清朝时期罕见的女科学家。她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并收到了西方国家的赞扬,虽然她在29岁的时候就消香玉陨,但是却惊艳了世界200多年。
 奠定|女科学家被《自然》周刊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文章插图
王贞仪(1768-1797年),字德卿,清代乾隆至嘉庆年间人,生于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籍贯安徽天长,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医学家,祖父为宣化太守王者辅,父亲为清代学者王锡琛,夫为诸生詹枚。她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并与西方筹算学融会贯通,写成《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多部当时的科普书籍;在《月食解》一文中,精辟的阐述了月食的发生、月望以及食分深浅等知识;著作有《西洋筹算增删》一卷、《重订策算证讹》一卷、《象数窥余》四卷、《术算简存》五卷、《筹算易知》一卷。
地球是一个大圆球,站在地球“边缘”和下半球的人为什么不会倾斜和摔倒呢?这个问题对现代的人来说已是普通的常识,不用发问。可是在18世纪末叶时,虽然我国大多数学者也都承认地球是圆的,但却很少考虑或回答不了这个不倾斜摔倒的问题。唯有初出茅庐的王贞仪,经过仔细研究,对这个问题做了通俗的解释。她在《地圆论》中说,地上的人都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正中,因此远看别的地方都是斜立的,似乎都该倾倒,实际都不倒,难道不是因为各地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吗?这就是说,人们生活的地球,处于四周都是天空的空间之中,对宇宙空间来说,任何地方的人头上都是天,脚下都是地。王贞仪正确地认为,在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中,没有上、下、侧、正的严格区别。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可贵的认识。
王贞仪生在书香门第,她的一生并不长,却用短短的时光完成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科学成就。她的父亲屡试不第,家里生活颇为窘迫,但擅长医术,以行医维持生计,王贞仪耳濡目染也成为了名医,在当时有“女华佗”之称。但若说对王贞仪的科学研究影响最大的,当属她的祖父王者辅,他精通历算,著作甚丰,家中更有藏书无数,这都为王贞仪的科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奠定|女科学家被《自然》周刊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文章插图
对王贞仪影响很深的还有她的祖母,在王贞仪十一岁时,她陪祖母回吉林为祖父奔丧,其后五年在家中博览群书。后来她又陪祖母和父亲去过北京、陕西、湖北、广东、安徽等地,在内蒙精通了骑射,游览各地名胜古迹,体味诸方风土人情,真正的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么接下来,就要为了追求理想、仰望星空了。
 奠定|女科学家被《自然》周刊选入“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
文章插图
王贞仪自幼聪颖,少有大志,曾写下“始信须眉等巾帼,谁言儿女不英雄”的名句,她也切实用自己的研究证明了,在科学领域无分男女,只有真理。王贞仪还倡导女性应该接受科学、文化教育,追求自尊、自强、自爱、自立、平等的崇高精神,这在“程朱理学”禁锢中国女性长达几个世纪后的清代,无疑是女子中的异类,但亦是世界上最早的女性崛起先驱,甚至比西方的女权运动早了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