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客|杜甫:万国皆戎马的八年,却也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三 )


“此曲只应天上有”,表面上是在颂扬花卿堂上丝管的美妙动听,实际是指他不该僭用天子礼乐。“只应”者,花卿不应有也。
二是762年7月成都少尹兼侍御史徐知道叛乱。当时严武还朝,刚刚离开成都,徐知道就把严武的官衔统统加在自己头上,自称成都尹,御史中丞,剑南节度史,并派兵北断剑阁,阻止朝廷派兵入川平叛,西诱吐蕃,共同叛乱。
但由于蕃汉兵矛盾重重,8月23日就被高适击败,接着就被自己的部将李忠厚所杀。
这次叛乱迫使杜甫奔走梓州,以后他重返成都,在《草堂》一诗中详细叙述了这次叛乱的经过以及给成都造成的严重破坏:
“昔我去草堂,蛮夷塞成都……一国实兰公,万人欲为鱼。唱和作威福,孰肯辨无辜。眼前列杻械,背后吹笙竽。谈笑行杀戮,溅血满长衢。到今用钺地,风雨闻号呼。鬼妾与鬼马,色悲充尔娱”。
这伙杀人魔王根本无视国法,一国三公,大搞独立王国,作威作福,以杀戮无辜为乐,出现了“万人欲为鱼”,“流血满长衢”的惨象;骄奢淫乐,杀人主而夺人妾,前堂拷打无辜,后堂轻歌漫舞。杜甫对叛乱者罪行的揭露,鞭挞了这些人面禽兽。
 过客|杜甫:万国皆戎马的八年,却也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文章插图
三是765年崔旰之乱,这是杜甫入蜀以来最大的一次叛乱,几乎波及全川,拖了将近三年。这年4月,严武突然病逝,杜甫匆匆离开成都,原准备出川,因病阻夔州。
严武一死,他的行军司马杜济、别将郭英干等请求朝廷以郭英乂接替严武的职务。严武麾下骁将崔旰则请求以王崇俊接替严武职务。
后来朝廷用了郭英乂。郭英乂对崔旰、王崇俊怀恨在心,一受任就诬杀了王崇俊,遣使召崔旰,并淫其妻妾。崔旰借口防御吐蕃,不敢回成都。
不久,郭率兵攻崔,败还。崔旰听说郭裁减将卒寡赐,引起将卒不满,就借口郭毁了玄宗幸蜀时铸的金像,住进了玄宗曾住过的宫室,声言“英乂反”,攻回成都。英乂兵败,逃奔简州,为普州刺史韩澄所杀,并把郭英乂的首级送给崔旰。
 过客|杜甫:万国皆戎马的八年,却也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文章插图
当然,在今天看来,郭英乂自然也是混蛋,死有应得。但杜甫的正统思想很重,在他看来,郭英乂接替严武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崔旰、韩澄擅自杀害朝廷命官,这就是犯上作乱。因此他在《长江二首》中以“众流归海意”,来比喻“万国奉君心”,流水尚知归海,而崔旺却不知尊君。
在《杜鹃》一诗中,杜甫也斥责崔旰不修臣节。杜鹃,传说是古蜀帝变的,它在别的鸟巢产子,众鸟都要为它哺育。杜甫借此讽谕道:
“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
这无异于指斥崔旰连禽兽都不如。杜甫还警告崔旰民心是要求统一的,而唐朝就是统一的象征。四川虽有天险可守,却不足恃。搞分裂割据是违反天意民情的:“英雄割据非天意”。
杜甫这些天意决定论,君臣尊卑论,当然是封建观念,但在这些天命、君臣观念背后却是一颗维护国家统一的心。
 过客|杜甫:万国皆戎马的八年,却也不过是个匆匆过客
文章插图
崔旰杀郭英乂后,邓州牙将茂柏林、泸州州牙将杨子琳、剑门牙将李昌夔、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起兵讨崔,于是蜀中大乱,烽烟四起。
766年2月代宗命宰相杜鸿渐入蜀平乱。此人“性畏性”,刚入剑门,就先许崔旰不死,接着又接受了崔旰“赠锦数万”的贿赂到了成都,对崔旰不加洁责,“反委以政”;并上表升崔旰为成都尹、西川节度使,升柏茂林为邓州刺使,升杨子琳为沪州刺使,各自罢兵。
杜鸿渐的这套平叛策略,不是各打三十大板,而是采取通通升官的办法来达到“和解”。
杜甫对此是不满的,他认为“蜀道兵戈有是非”,还说“势籍兵须用,功无礼忽诸?”意思是说,对崔旰这样的人是不得不用兵的,现在反加功于无礼之人,能忽而不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