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古代穷人为何宁可在户外冻死,都不挖地窖御寒,是因为懒吗

纵观历史,底层的百姓无疑都是受到伤害最深的一群人,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中国古代,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农耕为主的时代,耕田种地是社会的主流行业。可即便是这样,依旧会出现“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如此怪异的景象。
种地的吃不上饭,织布的没有衣服穿,封建社会中的底层百姓,成为了那个时代最悲哀的群体。封建王朝均未曾跨过300年的这道坎,在封建统治的晚期,无疑是百姓最苦的时期。远了不说,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影像资料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时期的百姓到底是有多苦。
 是因为|古代穷人为何宁可在户外冻死,都不挖地窖御寒,是因为懒吗
文章插图
当那面临凛冽的隆冬,穷苦的百姓是通过什么方式取暖过冬的呢?在历史上,为何会有穷人被冻死在街头,他们为何不挖地窖御寒呢,是因为懒吗?这背后到底隐藏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穷苦百姓如何过冬自人类走出茂密的丛林,退化掉厚厚的皮毛,我想,祖先们是想和以前的生活彻底说拜拜。祖先用动物的皮毛或者织布来做衣服保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整衣物的多少来控制自己的冷暖,确实要比冬天夏天都披着厚厚的毛发要强太多了。
人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适应了衣服的存在。古代的冬季,不存在气候变暖现象,由于保暖设施等都不完善,冬季成为了缺衣少穿百姓的噩梦。穷人的取暖手段也比较简单粗暴,通常他们会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取暖。
 是因为|古代穷人为何宁可在户外冻死,都不挖地窖御寒,是因为懒吗
文章插图
在《水浒传》中,武松落魄投靠柴进,便是被宋江一脚踢翻了炭盆,惹得武松大怒。烧炭取暖成为了历史上流传颇为久远的取暖方式。
穷,也是分等级的,稍微好一些的人还是有一个虽然四处漏风,但仍旧可以抵挡严寒的小屋子。一家人紧紧张张,拼单做一套棉衣,谁出门谁穿上。反正冬天又不需要外出种地,靠着稻草与小小的炭盆,依旧可以度过寒冬的,基本用不着躲进地窖之内。
那些流浪于街头的外地来的流浪汉,又以何种方式取暖呢?有需求的地方便会存在商机,针对街头流浪汉,清朝的城市的小角落中,会有一种鸡毛 房存在。黄昏万语乞三钱,鸡毛房中买一眠”——蒋士铨。
 是因为|古代穷人为何宁可在户外冻死,都不挖地窖御寒,是因为懒吗
文章插图
结合诗句可以看出,鸡毛房中住一晚是要交钱的,但价格非常低。何为鸡毛房,顾名思义便是一间铺满了鸡毛的房子。房子地板上铺满了一层鸡毛,没有被褥,乞丐们进来之后,便脱了上衣躺在铺满鸡毛的地板之上。等到人齐了之后,便将屋子上部悬挂的另一包鸡毛拉开,任由鸡毛像雪一般散落下来。
这样的一间屋子里面,挤满了人。人的体温,再加上鸡毛,足够让他们度过漫漫的长夜。虽然内部的卫生条件与气温差了一些,但总比冻死在外面好。
 是因为|古代穷人为何宁可在户外冻死,都不挖地窖御寒,是因为懒吗
文章插图
那些冻死街头的穷人,他们为何既不挖地窖,又不住鸡毛房,是懒吗上文说到,鸡毛房可以用来为穷人或者乞丐御寒,并且费用极低,为何还会有人冻死街头呢?其实 ,我们过分地关注了冷这个因素。
根据能量的守恒来说,只要是人能吃饱饭,他哪怕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中,依旧可以通过运动来让身体暖和起来。但当这个乞丐已经被饿得半死了,将他放到温暖的地方,也没有用,他不被冻死还会被饿死。
 是因为|古代穷人为何宁可在户外冻死,都不挖地窖御寒,是因为懒吗
文章插图
长期的饥饿会导致其营养不良,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当他一边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一边又要忍受饥饿,还有什么能量来抵御寒冷。在这种情况下,便容易出现死于街头的情况,在外人看来,他便是被冻死的,但实际上,冻并不是造成死亡的真正原因,疾病和饥饿才是主要原因。这便很好地解释,为何他宁愿冻死都不去地窖躲避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