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嵘|东莞探索古村落活化利用新路径 引进艺术家聚人气添活力


 周祖嵘|东莞探索古村落活化利用新路径 引进艺术家聚人气添活力
文章插图
周祖嵘是首批进驻塘尾古村落的艺术家
东莞石排镇塘尾村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新路径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秦小辉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俊伟
在古老的李凤池民居里,身着长衫,蓄着长须的周祖嵘静心凝目,手拉泥坯。周祖嵘说,从老家山东淄博南下广东深圳多年,想不到还能在东莞市石排镇塘尾古村,寻到一方远离城市喧嚣,安放心灵的净土。
8日,羊城晚报采访人员探访塘尾古村落发现,今年以来,石排镇村两级联动,积极探索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新路径。目前,已成功吸引中国民族画家刘立群等9位知名艺术家进驻古村落,开设工作室,创作融合本地特色与北方文化的艺术作品;而且,艺术家们还变身塘尾村“新村民”,通过成立“塘尾艺术家联盟”,开展文化公益活动和文化展演,为古村增添新活力。
艺术家迁居古民居潜心创作
周祖嵘今年53岁,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雨点釉制作技艺传承人,也是首批进驻塘尾古村落的艺术家。周祖嵘说,与塘尾古村落的缘分始于2020年7月,当时,他还住在东莞生态园。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一位朋友介绍,得知塘尾古村落正在招贤纳士。“我对古村有特别的情怀。”闻讯的第二天,周祖嵘便和太太孙女士欣然前往。
彼时,秋日斜阳,穿堂弄巷,透过青砖红墙、镂空窗花,照射进古村老屋,周祖嵘有一种寻到一方远离城市喧嚣,安放心灵净土的感觉。夫妇俩对古村一见钟情,决定举家搬迁于此。
采访人员12月8日拜访周祖嵘夫妇时,周祖嵘已在古村成立工作室。青砖红墙内,墙架上、镂空窗台上,茶桌上,茶盏、束腰樽、柳叶瓶、手工素陶等陶瓷作品琳琅满目,瓷韵碟光,散发古朴的光泽。周祖嵘说,他的工作室主要用于陶瓷作品设计。近期,他还参观东莞市博物馆,走访了塘尾古村落各个角落,收集素材,捡寻碎瓦,接下来希望能将北方陶瓷艺术与岭南文化相融,创作出带有岭南特色的艺术作品。

 周祖嵘|东莞探索古村落活化利用新路径 引进艺术家聚人气添活力
文章插图
新建的商业街
“引进来”让古村有了灵魂
周祖嵘落户古村落的故事仅是一个缩影。采访人员了解到,为活跃塘尾村文化氛围,提升古村落文化内涵,自2020年7月以来,乘着“石排镇乡村振兴三年战略”的东风,在石排镇、塘尾村两级的推动下,塘尾古村落已经进驻了中国民族画家刘立群、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王欢来、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教授赖源泉等9位艺术名家,开设了8个工作室。采访人员走访发现,村内红墙古巷依旧,但却新添了不少陶瓷、油画、书法作品。三三两两的游客鱼贯而入,堂前屋后,宾主相见甚欢。
“让艺术家进来,古村落就有了灵魂,就感觉有了生气,活起来了。”自2018年以来,石排镇政府宣教文体旅游办副主任张丽姣一直挂职塘尾村党工委副书记。张丽姣说,启动“引进来”模式源于起初的接待和推广的需要。2012年12月17日,塘尾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后,前来参观、调研、游览的各级领导和游客增多,塘尾村广受关注。但是,每每有人前来,除了赞叹古村保存完好外,总不免有“空村”的感叹。张丽姣萌发了引艺术家进村设立工作室的想法。
现在,张丽姣在古村的工作更忙了。除了负责接待解说外,还要服务好进驻的艺术家,为他们的生活和创作提供帮助。张丽姣说,近期,她跟塘尾村党工委书记正在为周祖嵘寻找能够承载高伏电压、烧制陶器的地方,以实现周祖嵘的作品从设计到烧制全流程不出村。

 周祖嵘|东莞探索古村落活化利用新路径 引进艺术家聚人气添活力
文章插图
焕发生机的塘尾古村落
村民物业升值村集体增收
“现在塘尾村环境好了,我们村民的物业也升值了,还可以不时在家门口享受到艺术大咖们带来的公益培训。”塘尾村村民、古围美食的老板李邓中告诉羊城晚报采访人员,近年来,随着塘尾村的环境优化美化,其物业租赁收入增加了一倍。今年,更令不少村民欣喜的是,落户于此的艺术家们正在成为塘尾村的“新村民”。他们成立“塘尾艺术家联盟”,定期开展陶艺、书法等公益活动和文化展演,让艺术回归乡村,回馈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