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砖石上岁月沧桑的留痕,记录着泰顺那些悠久的文化底蕴!( 二 )


墓志提到他曾担任许浦兵幕、摄婺之路戎,官阶为秉义郎。许浦即今江苏省常熟市东北方向的浒浦镇,南宋时为水军戍守要地,建炎初年,韩世忠讨伐苗正彦,曾驻军于此,后置镇。兵幕指幕府,宋代中央对幕府制度限制较严,聘用由自辟改为中央任命,大量幕职编入正官,凡签书判官厅公事、节度观察防御团练推官、判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等幕职官,皆由中央任命,这意味着幕府官员直接向中央政权负责,又有监督主官的职能。
 沧桑|砖石上岁月沧桑的留痕,记录着泰顺那些悠久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摄婺之路戎”中的“摄”是代理之意,“婺之路戎”指婺州(今金华)兵马钤辖,即代理掌管婺州一州之军事。宋代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四十六阶为秉义郎,从八品。由兵幕、路戎、秉义郎等字眼可知,墓主是位武官。
这是泰顺历史上被遗忘的一位人物,查《平阳县志》《分疆录》等书均没有找到他,只找到梦字辈的林梦祥、林梦发、林梦新、林梦傅等人。也许其官职不高,也许武官不受重视,因此没有进入志书?历史总是像一团迷雾一样,等待被人们一点一点的去发现。
一块砖,南明小朝廷印记:百余年前,孙诒让校补《东瓯金石志》一书,林用霖也参与修订工作,这应该是泰顺近现代以来参与金石考据编纂大型文献唯一的一个人了。当代以来,虽有很多金石爱好者,对金石也有颇多研究,但始终没有形成泰顺金石志的成果,令人颇感惋惜。
 沧桑|砖石上岁月沧桑的留痕,记录着泰顺那些悠久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东瓯金石志》记载砖文甚多,年代也很久远。泰顺也发现了不少墓砖,可惜从没有发现砖文字迹。直至数年前,有位民间收藏爱好者捐了一块有文字的砖给博物馆,显得弥足珍贵。
 沧桑|砖石上岁月沧桑的留痕,记录着泰顺那些悠久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这是一块墓砖,采集于罗阳地轴山(今万洋华府一带)上的一座古墓,但是根据砖文来推测,更像是一块城墙砖。砖文共三列,文曰:“弘光元年三月,泰顺县知县李重修,督修把总□并督署捕□。”弘光是南明小朝廷的年号,弘光元年(1645)三月,清兵在豫王多铎率领下大举南下,攻陷归德、颍州、太和、泗州、徐州等地,渡过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四月二十五日,扬州沦陷,史可法殉难。五月初八,清兵自瓜洲渡江,镇江巡抚杨文骢逃奔苏州,靖虏伯郑鸿逵逃入东海,总兵蒋云台投降。五月十一,朱由崧弃南京城而逃,十五日,清兵进入南京,二十二日,总兵田雄、马得功、丘钺、张杰、黄名、陈献策冲上御舟,劫持弘光帝,将其献给清兵。次年四月,弘光帝与潞王等诸王共十七人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一个小朝廷就此匆匆谢幕。
 沧桑|砖石上岁月沧桑的留痕,记录着泰顺那些悠久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古代泰顺城墙自东水门向南蜿蜒至赤砂山,再至地轴山,由西向至南水门,介于弘光三年严峻的军事态势,修造城墙增强防御能力,也许是一位地方官排在日程最前面的工作了。砖上刻着当时的知县姓李,明末时期,泰顺连着有两位姓李的知县,分别是李允佐和李裴。据《分疆录》记载,李裴于隆武政权成立后才委派至泰顺任知县,那么是弘光元年闰六月之后的事情,三月份在任的知县,应该是李允佐。
 沧桑|砖石上岁月沧桑的留痕,记录着泰顺那些悠久的文化底蕴!
文章插图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即使更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衰亡的命运,弘光小朝廷只存在了八个月的时间,如昙花一现般在历史长河中掠过。弘光元年三月,泰顺城墙进行了重修,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多,泰顺城墙上便竖立起了满清的旗帜。随后,南明隆武政权的刘中藻部与清王朝为了争夺泰顺这块土地,在境内进行反复拉锯战,揭开了泰顺战乱频仍四十年的序幕。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