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鲁迅死后,朱安不断收到赠款,债务却高达四千元,她的饭桌吃了什么?( 二 )


 收到|鲁迅死后,朱安不断收到赠款,债务却高达四千元,她的饭桌吃了什么?
文章插图
图 | 朱安与婆婆鲁瑞“寄来的钱收到了,当我接到这笔钱的时候,同时感到不安,为了想象到,你筹措时的困难,仍也感到娱快,因为我有这样的儿媳....”许广平寄给西三条的钱,主要是鲁迅的版税。依靠这部分钱,加上原有的一些积蓄,朱安和鲁老太太的生活暂时无虞,但却仍日趋困难。北平沦陷后,物价疯涨,往日积蓄很快用尽,许广平寄来的那点版税,已经无法支撑西三条的基本生活,鲁老太太不得不致信许广平告知此间窘况:“平寓用费因现在百物奇贵,米煤蔬菜均较前涨两三倍。纵极力节省,每月约非八十元不可。”许广平见信后,愁容满面,鲁老太太虽没直接说让她加钱,但意思已经很明了。如今她上有高堂,下有幼儿,压力百上加斤。实际上,住西三条隔壁的周作人若肯帮一把手,她的负担会小许多,但鲁老太太个性要强,死活不肯向周作人开口。朋友信中说,二先生在今年(1938年)仅给母亲送去15元零用。照如此,指望周作人自动负责恐怕无望,许广平唯有致信周作人,望他珍重声誉,请自觉负担起老母亲的赡养费。其实鲁老太太并非个性要强,不愿问二儿子要生活费。早在鲁迅去世后,她就略带提醒地跟周作人哀诉:“老二,以后我全要靠你了。”没想到周作人却回答说:“我苦哉,我苦哉。”这种推脱的语气,使得鲁老太太很不悦。
 收到|鲁迅死后,朱安不断收到赠款,债务却高达四千元,她的饭桌吃了什么?
文章插图
图 | 周作人许广平去信周作人后,并未收到回信,但得知在1939年一月,周作人已经给西三条送去了五十元,这笔费用勉强仅够一个人的月开支,或者说,周作人只愿养母亲。昔日大哥的养母义务嫁接到了他身上,周作人确实不能像从前那样潇洒了,但自从下水任伪职后,周作人升职加薪加鸡腿,手头宽余了不少,自然不好意思不养母亲,但是长嫂那份口粮,他却一概不管。1940年,物价持续疯涨,西三条婆媳俩的生活再度陷入困境,而此时许广平却未按时寄来生活费。鲁老太太不得不对她产生怀疑,但又不好意思写信质疑,于是致信鲁迅生前好友许寿裳诉说困境:“值兹米面价格较平时贵至十倍,其他百物亦涨至五六倍以上,仅此区区四十元如何分配。若无救济办法,实有断炊之虞。豫才(鲁迅)夫人侍我二十余年,老妇目睹困苦能不惨然?”四两个相依为命的老寡妇,依靠男人吃穿不愁了大半辈子,哪曾想有一天会落得如此田地。朱安那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仍要踮着一双小脚,四处奔波借钱,跑遍了朋友各处,才觅得50元临时急用。
 收到|鲁迅死后,朱安不断收到赠款,债务却高达四千元,她的饭桌吃了什么?
文章插图
图 | 鲁瑞(左三)与俞氏姐妹合影自鲁迅去世以来,他的不少朋友都在关心他的遗属,西三条方面常常收到友人赠款。比如李霁野专门向朋友借了一百元送到西三条,后续又再送去了四十元;沈兼士先生送去十五元;一些学生一齐送去三十元。这些朋友间的关心赠款应该时有,周作人也没有停送生活费,还不时送上米和煤,这样看来,即使许广平断供,朱安也不必严重到向外举债来维系生活,但实际情况却是钱不够用,一直不够用。婆媳俩到底是怎样开支生活的,为什么会连个基本温饱都维持不了?熟知情况的李霁野描述说:“太师母的五十元须留下二十作自己零用,三十为生活费,而一个佣人的工食即要占去大半,又不能处处计较,想吃的东西总要买,有时颇贵,而买来也未必吃,这是她常觉为难的。又用了两个女仆,自然难言宽裕。”此外,李霁野还写到:“李先生上月得一子,大太太买了五元钱礼物亲自送去。”两个人的基本生活费,实际上是供了四个人的吃喝(两个佣人),零用上依旧任性不收敛,且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朱安还兼顾礼数给朋友送礼。这种生活用度,如何能不紧张?说来也难怪,这两位老妇人终生都未曾工作挣过一分钱,从未有过金钱压力,哪有精打细算支配生活的经验?总以为花销比从前少已经是极省的了,却不知现今是勒紧裤头求生存的境地了。1943年4月22日,鲁老太太离开了人世。她是带着沉重的忧心离去的,她不能不想到,这个侍奉了自己三十八年,既是儿媳,又胜似亲女儿的苦命女人还要熬多久。生前弥留之际,她严厉叮嘱周作人,自己死后,要把每月给自己的那份零用钱继续付给朱安。她能为她做的,只有这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