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是护海女神,一直为历代航海者所祭祀,自宋以来,历代统治阶级都利用天妃为自己的政权服务。郑和下西洋时天妃更加受到褒扬,其影响更为深远,天妃宫是古代祭海的中心,也是古代船工娱乐的场所,庙中的建筑、壁画、碑刻、船模等,集中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文化贸易往来,海外交通等资料,是研究历代经济、海外交通史、航海史、科学技术史和民俗学的珍贵资料。正如王振铎先生所指出的“宣传天后宫的作用与保护其遗址,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也是沿海人民及各级政府应尽的责任”。?希望大家都重视保护天妃宫和宣传天妃宫的作用。古代人们驾着木船,凭借自然风力,依靠信风航行,海上风云变幻莫测,经常有遭到风浪而葬身大海的危险,航海的安全成为航海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当时对天时的变化不能完全掌握,于是就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郑和所处的明代,中国的造船技术比以前更加进步,航海经验更加丰富。但在海上航行仍然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祈求神灵保佑是他们完成下西洋的精神支柱。郑和既乞求伊斯兰教和佛教的保佑,也乞求海神天妃的保佑。天妃姓林,名默,莆田湄洲屿人,生于北宋隆元年(960年),长于海边,从小学会游泳。有一次遇大风船翻,她奋不顾身救起父亲,找回兄长尸体,此事颇为人们所称赞。她经常为老百姓行医看病,在海上抢救遇险的渔民,相传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她升天为神。世代以渔业为生的湄洲屿人民,经常在海上遇到风险,他们相信林默的神灵在海上保护他们,每当遇到风险,只要高声呼唤妈祖的名字,她就会赶来救援。天圣年间在她的故乡湄洲屿首先建祠敬奉妈祖。庆元二年(1196年)在当时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建立天妃宫。南宋首都杭州市舶司侧也建顺济圣妃庙,祀奉天妃。沿海各地的渔民和航海者,把妈祖奉为海上保护之神,北起丹东、营口、秦皇岛、天津、南京、上海、宁波、直至广州、北部湾都陆续建起天妃宫,台湾全岛有天妃宫四百余所。内地也有天妃宫,如江西景德镇、贵州镇远等。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越南等地有天妃宫。海神天妃的影响范围之广可见一斑,这说明我国不仅是一个内陆国家,同时也是海洋国家。海神天妃不但得到航海者的祀奉,而且受到统治阶级的封号褒扬。宣和五年(1123年)封顺济夫人,绍熙元年晋封妃爵。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封天妃,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敕封天后,道光十九年(1839年)封天上圣母。宋朝宣和五年至开庆元年(1259年)136年中晋封13次。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使高丽,中流震风,八舟七溺,独路所乘神降于檣,安流以济,还奏闻赐顺济庙号。此后凡从海路出使的都要到天妃宫祀祭,并且在使船上敬奉天妃。嘉靖十一年(1532年)给事中陈侃及行人高澄奉命使琉球,所乘之船“舟后作黄屋二层,上安诏敕,尊君命也。中供天妃,顺民心也”1。使臣登舟必先迎请天妃,奉祀楼上,而以拏公从祀。郑和奉命使西洋所乘宝船是否作黄屋供天妃,史书虽无明载,但从郑和虔诚崇奉天妃看来,应该会有的。据《天妃之神灵应记》碑记载:“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护佑之德也”。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所载亦同。他们认为郑和七下西洋能在海上平安航行主要靠朝廷的威福和天妃的保佑。天妃是如何保佑郑和在海上航行的呢?据上述两碑铭记“溟渤之间,或遇风涛,即有神灯烛于帆檣,灵光一临,则变险为夷,虽在颠连,亦保无虞”。罗懋登《西洋记通俗演义》对此描述得更为详细。郑和率舟师在大海中航行经常遇到风浪,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天气突然变化,风平浪静,因此认为是天妃护佑的结果。郑和下西洋行前沿途要祭祀天妃,平安归来后要酬谢天妃:郑和使古里、满刺加还,言神多感应,永乐五年(1407年)新建南京龙江天妃庙成,遣太常寺少卿朱焯祭告。永乐七年(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内官尹璋往榜葛刺国公幹,祷神求显应。遣郑和与太常寺卿朱焯诣湄山致祭,加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赐庙额曰:“弘仁普济天妃之宫”,岁以正月十五日,三月十三日遣官致祭,著为令。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御制《南京弘仁普济天妃宫碑》,对天妃护佑“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加以褒扬。此碑立于南京天妃宫内。永乐十七年(1419年)九月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归来后,为了报答天妃护佑之功,重修天妃宫于南京仪凤门外。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出使西洋,舟师泊于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祠下,思昔数次皆仗神明护佑之功,修饰天妃宫,郑和勒《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昭示永久,并植西域海棠。湄洲屿为天妃升化之地,也是最早建天妃宫的地方之一,郑和屡次到湄洲天妃宫祈求天妃护佑,永乐七年郑和第三次奉使途经福建时,奉旨到湄山致祭天妃,永乐间,“中贵人三保者下西洋,为建庙宇海上,大获征应”2,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等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并府县官员诣湄屿买办木石,修整庙宇。3福建长乐是郑和下西洋抛锚的据点和活动基地,正如郑和在《天妃之神灵应记》所说:“长乐南山之行宫,余由舟师累驻于斯,伺风开洋”。郑和停泊长乐据史料记载有:“永乐三年(1405年)六月命郑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自苏州刘家港泛海至福建,后自福建五虎门扬帆”?。永乐七年(1409年)“自太仓刘家港开船,十月到福建长乐太平港泊、十二月福建五虎开洋”?,永乐十年(1412年)“自福建福州长乐县五虎门开船”?宣德六年“驻泊兹港(长乐)等候伺风开洋”?。郑和在长乐太平港五虎门停泊的目的是:等候风信,休整、增补舟师、杂役,武装官兵,检查维修船舶,补充给养和赏赐之物,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祭海神。永乐十三年(1415年)郑和等奏建长乐南山行宫、天妃庙、三清观以为官军祈报之所。还于宣德六年(1431年)立《天妃之神灵应记》碑于长乐天妃宫,以贻永久。泉州为郑和下西洋所经之地。永乐五年(1407年),奉使西洋太监郑和责令福建守镇官重修泉州天妃庙,自是差遣内官及给事中、行人等官出使琉球、暹罗、爪哇、满剌加等国,以祭告为常。随郑和下西洋的官军因受天妃庇护回到驻地也立天妃宫,如福建邵武虽在内地,但永乐间邵武卫官军从征西洋,舟楫颠危,赖神以济,归因立庙?。郑和屡次祭祀天妃,修建天妃宫,把它下西洋的经过立碑于天妃宫,这是因为:一、海神天妃是当时航海家的精神支柱,二、是顺从下西洋的水手和兵士等众人信仰海神天妃的心理,仰求神佑,以辅人力,以达到民众对下西洋活动的支持。注释: 陈侃:《使琉球记》 《湄洲屿志略》卷1,《山川》 《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 《明史·郑和传》 《星槎胜览》 《瀛涯胜览》。 《天妃之神灵应妃》 《嘉靖邵武府志)卷10,《祀典》。 王振铎:《必须加强对天妃宫的保护工作》,《文物工作》1985.1(原载《郑和下西洋文选(1905-2005年)》海洋出版社2005年)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李玉昆文史类稿》泉州历史文化中心N E W? ?A R R I V A L
- 爪哇杀了明朝170个将士,看郑和如何处理的
- 郑和下西洋选择从这里出发,成就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
- 一件潘趣酒碗上绘有206个人物“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将开幕
-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取得了哪些成就,又为何化为乌有?
- 明朝|在郑和之前600多年,中国就已经开始远洋航行了,远远领先世界
- “大海就在那”——160余件精品文物齐聚上海共叙“航海文明”
- “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开幕
- 郑和下西洋为何不带少女,而是带一船老妪和接生婆?古人的大智慧
- 大海就在那:中国古代航海文物大展|展讯 | a701
- 还将穿越多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