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穆斯林文化习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各地有何不同?( 二 )


 穆斯林|穆斯林文化习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各地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其子丁澎系著名学者,清康熙九年《真教寺碑记》撰文者,号药园,字飞涛,清顺治己未进士,官礼部郎中,著有《扶荔堂乐府诗集》,《扶荔堂词集》,《药园文集》,《天方圣教序》等。雍正《浙江通志》乾隆《杭州府志》均有传。丁澎及其弟景鸿、溁皆以诗名住杭州盐桥,号“盐桥三丁”丁澎初与陆圻,毛先舒等称“西泠十子”,与宋琬施闰章等称“燕台七子”。称澎为“曾叔祖”的“西泠后学”丁士绅于乾隆八年作《重修真教寺碑记》。黑鸣凤官员、学者。字羽辉,号朝阳,临清州(山东省临清县)人。乾隆四十六年(1707),乾隆帝南巡至德州,鸣凤随从扈驾至西湖水除浙江提标右营游击,任象山协副将。
 穆斯林|穆斯林文化习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各地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康熙四十八年(1709),人作乱,总督委宁台道处理,被困。鸣凤奉命前去解围。沿海巡逻,获巨舟并擒盗贼数百人。其中有被劫商民,鸣查明情况,尽予释放。黑鸣凤不仅能武而且善属文,工书法,对伊斯兰教义信仰甚虔。康熙四十九年(1710)春,刘智《天方性理》既成,南游至杭,鸣凤亟请相见,诵读《性理》,亟为推崇,他以研读所得,附志于《性理》各篇之后,还写了序跋。他把他所序跋和加有附志的本子刻了版,公开问世。据说这是汉文伊斯兰教义书籍有了私人刊本之始。马兆龙清末民初杭州穆斯林领袖。杭州钱塘人。清末辛卯(1891)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真教寺碑记》的撰文及书法者。
 穆斯林|穆斯林文化习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各地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民国初期任中国回教俱进会浙江支部会长。积极组织修整杭州真教寺(今凤凰寺)和西湖南园回回墓地。杨哲臣(1884—1960)伊玛目。字文明,河北大名县乐营村人。年轻时在山东、吉林等地清真寺当海里凡念经。190年挂幛毕业,在黑龙江呼兰河寺任阿訇,三年后归故里清真寺任职。1916年受聘于扬州仙鹤寺,1937年任杭州凤凰寺伊玛目,1960年4月归真。他1937年5月领导回民与《天行晚报》交涉,积极稳妥处理侮教案;抗战中,在凤凰寺收留回汉妇幼使他们免遭战祸;建国初期,组织回民,筹办清真食堂,后发展成“杭州凤凰楼饭店。其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蒋国榜(1893—1970)学者,富商。字苏盦南京人。
 穆斯林|穆斯林文化习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各地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出身于富甲江南,乐善好施的金陵蒋氏。早年从师国学名家郑鼎臣冯煦、李祥等,晚年从一代宗师马一浮游。编著有《金陵丛书》《简斋集》《清道人遗集》《嵩庵随笔》《躬庵文集》《巷虬阁诗集》等多种。他为奉养其母,在杭州西湖附近购置别墅一幢,俗称“蒋庄”,与附近的刘庄、汪庄齐名,为西湖三大庄园。他捐资修葺嘉兴的南胡烟雨楼,在南京清凉山添建方亭一座。他在杭州开办酱园,颇具规模。其三子锡为当代我国杰出化学家,199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穆斯林|穆斯林文化习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各地有何不同?
文章插图
这篇文章我们了解到穆斯林和伊斯兰教文化在中国的各个时期的历史和他们做的贡献,其实我们国家的历史,已经与他们的文化不可分割了,已经是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那么这些文化到底有哪些呢?想必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