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清平乐 范仲淹
热播剧《清平乐》中,满朝的文武大臣,如果要评选一位既是君子,又是能臣的人,那第一毫无疑问就是范仲淹。他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每个人都钦佩不已。为什么这样一个好官,一个君子,却多次被贬呢?
一、寒门入仕
范仲淹是苏州吴县人,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可想而知他的童年多么艰辛,他“划粥割齑”,因为缺乏食物,把粥干掉之后切成小块,咸菜切碎,分成多顿吃,但范仲淹一点也不觉得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考上了进士,之后便长期在各地做官。
文章插图
清平乐 范仲淹
幸运的是,范仲淹赶上了好时代。宋朝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对武将、宦官、外戚都不放心,专用士大夫,有“与士大夫共天下”之美称。因此特别重视科举,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就可以做官,待遇优渥。
儒家向来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传统,因此在宋代,寒门士子对改变他们命运的王朝与皇帝都感恩戴德,对社稷有很高的责任感。范仲淹就曾说过:“某早以孤贱,荷国家不次之遇,夙夜不惶,思所以报。”就是说,我儿时不幸,多亏国家提拔了我,我成天想的就是怎么报答国家。他的一生也的确是这样的。
文章插图
清平乐 大宋朝堂上文臣济济
范仲淹官声极好,在他为母亲守丧完以后,晏殊就请他到应天府书院讲学。范仲淹讲学,大改空疏的学风,而倡导经世致用,注重在儒家经典、礼仪制度、从政能力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
范仲淹也帮助提拔了许多读书人,他的学生孙复、张载都成为一代大儒,前者列于“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后者名列“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
《宋史》中说:“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正是在应天府执教生涯中,范仲淹反思现实,意识到宋朝面临着巨大的危机,需要一场变革。
文章插图
清平乐 范仲淹
二、在朝直谏,在边修兵
范仲淹当谏官的时候,刘太后把持朝政,他就力谏太后归政于仁宗,因此被贬。太后去世后,朝臣们见风使舵,议论刘太后的种种不是。只有范仲淹劝告仁宗,太后对他有10多年养育之恩,而且执政没什么过错,不应该秋后算账。
文章插图
清平乐 宋仁宗
当时,吕夷简为相,朝中很多大臣都是吕夷简一手提拔的,范仲淹对此十分不满,于是上百官图,指斥吕夷简徇私情,宰相不当有如此大的权力。
范仲淹还建议营建洛阳,预防紧急状况。北宋都城四边都是平原,无险可守,是兵家所说的“四战之地”,而洛阳则有山河之险。范仲淹建议太平时在开封,遇战事则居洛阳。可惜吕夷简却说范仲淹是书生之见,给驳回了。而后来的靖康之难就说明,范仲淹是对的。但这时候,他因得罪了吕夷简,又被贬了。
文章插图
清平乐 吕夷简
如果你以为范仲淹是一个激进的人,那就错了,他在战事上恰巧相反。
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国西夏,挑起对宋的战争。受韩琦的推荐,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前往前线指挥作战。范仲淹与韩琦同任边事,但两人的战略思想截然相反。韩琦年轻气盛,坚决主战,而范仲淹则坚定反战。范仲淹的反战并不是怯战,而是厌战。
- 苏轼有多惨?哲宗亲政后被贬惠州,只因写下一首诗再贬海南
- 历史上的杨文广:受范仲淹、狄青器重,不是杨宗保之子
- 唐宪宗法门寺迎佛骨,韩愈《谏迎佛骨表》获罪被贬,被韩湘子言中
- 张九龄被贬后写了一首诗,开头便是千古佳句,堪称最唯美的中秋诗
- 猪八戒被贬下凡,为何要咬死老母猪,你看他是在学谁
- 沙僧为何被贬流沙河,你看他打碎琉璃盏后发生了啥?
- 秦朝|吕不韦被贬回封地六国下聘疯抢,秦王心惊害怕下迁徙令老丞相自杀
- 猪八戒被贬下凡到底什么目的?从他的兵器可以看出端倪
- 酃渌美酒有多美,为什么要推荐到太庙,与司马奕被贬有关吗?
- 辽宋夏金|宋史115:寇准被贬,宋真宗居然不知情,谁敢如此蒙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