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改制狂魔王莽为啥要用“始建国”,后面还有哪些非主流年号?

如果统计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年号的话,那么可以直观地看到,绝大多数年号都是两个字。其实这比较容易理解。中国人本来就喜欢对仗词组,汉语中二字词念起来也是朗朗上口,因此用作纪年嘉名的年号大多以二字词组为主流,也不难理解。
不过既然提到二字词组是主流,那显然也有非主流的多字年号。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武瞾的“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三个年号一样,各种政权中都不乏多字年号,光传统意义上的中原王朝中,除了武瞾就还有西汉哀帝的“太初元将”、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王莽的“始建国”系列,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梁武帝的“中大同”和“中大通”,北宋太宗“太平兴国”、真宗“大中祥符”、徽宗“建中靖国”。
从时间上来看,西汉哀帝在公元前5年使用的“太初元将”是所有多字年号的始祖。从史书的记载来看,这是建平二年(前5)六月哀帝受了夏贺良、李寻等人的蛊惑,以谶纬书的记载鼓吹说汉国中衰,应该改元易号,再获受命之符,于是汉哀帝才下诏大赦天下,改建平二年为太初元将元年。
再获受命之符,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本身就是年号的作用之一,以此为由改元不足为怪,但让人好奇的是太初元将到底出自何种典故?而据西汉史专家辛德勇考据,所谓元将,应该出自当时民俗。西汉人认为家宅之中有十二神将,可驱逐凶邪恶鬼,祛除疾病。汉哀帝患有“痿痺”之症,大约是一种类风湿病,时常苦于病痛,迫切希望这些神将能发挥作用,治好自己的病痛。夏贺良等人大约就是看准这点,以皇帝健康和天命联系在一起,说服哀帝在年号中嵌入“元将”二字。不过,这种文字把戏当然治不好身体疾病,几个月之后哀帝依然病痛如初,失望和恼怒之下给鼓吹此事的夏贺良、李寻等人安排了一个“反道惑众”大罪严加惩治,此次改元也宣布作废,恢复到建平二年。
始建|改制狂魔王莽为啥要用“始建国”,后面还有哪些非主流年号?】首次多字年号太初元将仅仅实行了三个月就告终结,不过其却具有相当的开创意义。此次改元证明了只要敢想,年号就能玩出更多花样。正是在这个创新上,改制狂魔王莽发明出了“始建国”系列。初始元年(9),处心积虑的王莽终于扯下“假皇帝”的遮羞布,宣布“即真天子位”,并以当年十二月为始建国元年。按王莽的计划,“始建国”这个年号应该“子子孙孙,享传万年”,就像秦始皇二世三世一样传下去,直至始建国万年。但没有想到的是,始建国五年九月天空出现彗星,引起了舆情的极大骚动。为了解释这种天象,王莽只能强行在始建国后面加上了天凤二字,变成了“始建国天凤”,后来根据情况又改成“始建国地皇”,形成了以始建国为传之永久年号,在此之上另设次一级的纪元单位“天凤”“地皇”的“始建国”系列年号。好在王莽一世而亡,这种突破常识又拗口的年号才没有流传下去。
除了王莽这种不合常规的“始建国”系列外,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中大同”和“中大通”也是少见的三字年号。不过,这种年号也有人认为只是一种不改年号只改元的特例。也就是说,这里的“中”应该解释为“日可再中,寿可更益”的中,具有“再度中兴”的含义,所谓“中大同”“中大通”的意思就是大同和大通两个年号归零重来的含义。与之类似的还有东汉光武帝的“建武中元”。刘秀改“建武中元”时已经62岁,在古代已经是中寿之年,难免会对来日无多有所恐惧,一面封禅一面宣布改为“中”元,祈求长寿的心机,昭然若揭。
虽然,王莽的始建国系列已经多达五个字,但这还不是中国历史上字数最多年号。要论年号字数第一,还得看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1038年(辽重熙七年,宋景祐五年),李元昊自称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建国号大夏,定年号“天授礼法延祚”,破天荒地创下了六字年号记录。在这个年号中,“天授”强调李元昊的天命,赋予称帝合法性;“礼法”则是树立国人对党项文化的信心;“延祚”则是他给自己和党项贵族打气,宣扬国祚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