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文明播报】黔南州三都县: 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

点击上方“文明贵州”可以订阅哦!
三都素有“像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之美誉,县境内居住有水族、布依族、苗族、汉族等十多个民族,水寨临阔择广而居,布依村依山傍水而住,苗乡仰山越岭而立……一村一寨自成风格,三里五里别有情趣,演绎成了三都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勤劳质朴的各民族群众创造出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民间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水族马尾绣和苗族蜡染,同时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指尖|【文明播报】黔南州三都县: 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 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大力开展“非遗+扶贫”模式,利用民族文化手工艺的优势,把民族手工技艺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带动一大批民间手工业从业者成立微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更多群众加入到水族马尾绣和苗族蜡染行列,让群众实现就地创业、在家就业,走出了一条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的脱贫致富路,为三都打赢脱贫攻坚战撕掉贫困落后的标签贡献重要力量。
水族马尾绣,被誉为刺绣“活化石”,是水族妇女中世代流传着的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手工技艺,长期以来,马尾绣绣品都是水族群众自用。近年来,三都县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开发、挖掘和利用,将民族手工技艺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马尾绣开始走出山村,销往全国各地,成了三都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指尖|【文明播报】黔南州三都县: 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
文章插图
教授技艺
韦应丽,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三洞社区杨柳村人,五十多岁,早些年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加上丈夫离世,整个家庭就靠着她一个人支撑着,而她也是靠水族传统手工艺马尾绣,扛起了这个家。
韦应丽成长在一个水族马尾绣刺绣世家,她从4岁开始跟着长辈学习马尾绣,因为聪慧好学,她的马尾绣技艺进步很快,10岁时已经可以飞针走线单独完成小型工艺品的制作。她绣制的服装、背带、围腰、胸牌、童帽、荷包等绣品图案,都是按春夏秋冬、花鸟鱼虫以及自然界事物搭配组合,还融入了符合现代时尚审美要求的元素,因此受到了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消费者的青睐,2016年10月,她耗时9个月绣制的一件马尾绣女装,被人以12000元的高价买走。
“我能有现在的生活,都是马尾绣带来的。”韦应丽满脸幸福地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马尾绣创富生活的她,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培训班,成立了三都水族自治县第一个马尾绣协会,开始系统的教授绣娘学习马尾绣刺绣,绣娘由最初的84人,增加到了1700多人。协会成立后,韦应丽也不断收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订单,绣娘们开始依靠刺绣赚钱,大多数妇女年均收入一万多元,有的达到三万多元。

 指尖|【文明播报】黔南州三都县: 用“指尖技艺”创造“指尖经济”
文章插图
群众在家中绣马尾绣获得收入
在推进马尾绣传承与发展中,三都水族自治县还积极实施了“锦绣计划”项目,围绕马尾绣历史、图案设计、颜色搭配、制作手法等相关技艺开展技能培训。2014年起,“锦绣计划”马尾绣培训项目在三都实施,并先后得到项目扶持104万,开展培训42期,培训水族妇女绣娘2110人。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水族马尾绣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5人、州级传承人25人、县级传承人400人,通过传承人“传帮带”,推动当地上万群众依托水族马尾绣手工技艺就业和创业,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