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大明宫修建之时,挖出了一枚奇怪的铜镜,竟能映出人的五脏六腑( 二 )


作为儿子的李世民,没能完成为父亲修建养老之所的愿望,这件事成了他终生难以释怀的遗憾。既然李渊已故,永安宫便失去了作用,所以,在为父皇治丧过后,李世民宣布永安宫工程无限期搁置。随即,李世民将精力放在开疆扩土及保境安民上,发动了征讨高句丽的远征。直到高宗李治继位之前,永安宫的工地仍保持着原状。
高宗李治体弱多病,每年发烧感冒不断,在地处低洼的太极宫里,李治的身体得不到调养。同样的,武则天亦不喜欢住在太极宫里,因为这里见证了太多让她不愿提及的勾心斗角。于是,李治与武则天准备修建一座新的宫殿,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当年被废止的永安宫。想到此前永安宫工地挖出的那面秦镜,李治将永安宫改名为大明宫。
还有一种说法是大明宫的名称源于《诗经·大雅》,取自“文王有明德,故天复命武王也。文王,武王相承,其明德日以广大,故曰大明”的典故。李治希望将来住在这里的皇帝能像周文王、周武王一样勤政贤明,是以将宫阙命名为“大明”。
 挖出|大明宫修建之时,挖出了一枚奇怪的铜镜,竟能映出人的五脏六腑
文章插图
就这样,大明宫工程启动,宫址便在此前的永安宫上。经历了贞观之治的大唐国力雄厚,没过多久李治便募集了成百上千的工匠。全国各地的木材石料被送往秦岭深处,被融入到大明宫的建设中。大明宫尚未竣工,李治便急不可耐地搬了进去。
由于大明宫修建在地势较高的地区,所以每年夏季宫里再无潮湿之患。继李治之后,总共有十七位皇帝居住在大明宫中,在这里完成他们的帝王生涯。这座宫殿群,见证了大唐王朝的兴衰起落。这首《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便是王维在某个早晨即兴而发: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李治之后的大唐皇帝,除李隆基将自己的藩王府改建为兴庆宫并以此作为兴庆宫外,其他皇帝均住在大明宫中。大明宫经历了数次翻修,已成为长安三大宫殿群中最奢华的一处所在。
相传,李治修建了大明宫后,好大喜功的他又屡次翻修大明宫,后来,又将其改名为“蓬莱宫”。李治晚年昏聩,在蓬莱宫中沉湎于声色。某天,他想起宫址挖出的那面“秦镜”,想要看看这明镜是否真的像传说中一样能照出人的脏腑,于是,便命太监将镜子取来。谁知秦镜不翼而飞,太监们翻遍了整个大明宫仍无法找到其所在。
更离谱的是,没过多久高宗便患上了眼疾,仅几天后便双目失明了。高宗之后的皇帝回忆起这件事时,认为先帝之所以双目失明,就是因为将“大明宫”私自改名,违背了当年建宫的初衷,再加上他的所作所为绝非明君,所以招致秦镜的惩罚,变成不能视物的盲人。以至于,后来的大唐皇帝依旧管大明宫叫大明宫,至于“蓬莱宫”之名再无人敢提了。
 挖出|大明宫修建之时,挖出了一枚奇怪的铜镜,竟能映出人的五脏六腑
文章插图
任何有形的东西终会消亡,大唐帝国如是,大明宫亦如是。
那么,大明宫是怎么毁灭的呢?
一切还得从一个名叫黄巢的年轻人说起。
唐末国力不振,在宦官、外戚的影响下昔日的盛唐已成为过去式。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明宫仍是帝国之核心,每年万国的使者依旧会云集此处对大唐皇帝顶礼膜拜。每个外地人在来到长安时,都会对长安城的繁华感慨万千,即便看到大明宫宫墙上露出的宫阙一角,也足以让人们叹为观止。
菊花盛放的日子,一位满志踌躇的考生来到长安赶考。站在平民止步的大明宫前,黄巢一度梦想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在这里发挥平生所学,成为王朝之顶梁柱。然而,科举中的种种黑暗让他对长安丧失了信心,大旱的家乡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黄巢二度造访长安时,依旧是九月时节,可他对长安已有了新的看法: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