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邱莉萍:传承家风之美,弘扬中华文化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人真正的财富,不仅在于拥有有形的物质力量,更在于是否拥有无形的精神力量。
大山里的“茂德堂”
邱莉萍出生在福建一个山清水秀的村落,成长于邱姓大家庭中。在当地,每个大家庭都有一个祠堂。邱莉萍家的祠堂叫“茂德堂”,寓意着族系枝繁叶茂、德隆望尊。而一代代朴实无华的邱氏子孙也努力着,践行着“勤劳努力、勇敢坚强”的家训。
邱莉萍家的祠堂
挥不去的依依思念,扯不断的默默情缘。大山里的“邱氏家庙”有乡亲们的深情寄托,大山里的“茂德堂”有家人亲朋的殷股期盼。邱莉萍眷恋这个生她养她的地方,珍惜每一个她在乎的人。都说生命是一场漂泊的旅途,十二年前邱莉萍开始孤独的远行。
大学时,邱莉萍选择到云南读书。在这里,她遇见了至亲至敬的老师和互帮互助的同学,还收获了惺惺相惜的朋友。毕业面临抉择时,一位老师对邱莉萍说:“你觉得留下了回去容易,还是回去了再来难。”思考良久地邱莉萍满怀着对云南的不舍,下定决心参加了考试,一番努力后终于成为了昆明市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的教师。
一路走来,邱莉萍不敢肆意诉说心里话,寂寞的回声让邱莉萍忍不住呐喊。于是总会在假期背起行囊,带上小孩回到“大山”。翻看着泛黄的旧照片,不禁迷糊了记忆,远离了现实。走进“茂德堂”,总会让邱莉萍热泪盈眶,思绪万千。
一位最“孤独”的人
邱莉萍的爷爷,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邱家“茂德堂”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一生清贫,却抚育了五个儿女长大成人。自她记事起,爷爷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只要还能动,就一定不要坐着。”爷爷总是在风雨里操劳着,他坚信,只要努力,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克服。邱莉萍的童年时光大多是随着爷爷上山下地,做一些如犁田挖地、插秧种菜、挑水砍柴的农活。爷爷曾欣慰地说:“以后你是不会饿死的!”
爷爷年过七旬,正享天伦时,奶奶却被病魔缠身。为了让子女们安心工作,他常常报喜不报忧,每一个电话都说:“我和你奶奶虽住在山里,但每顿有酒有肉,我们饭量都很好,你们安心工作吧。”其实,儿孙都知道,是爷爷挑起所有作为儿孙应该扛起的担子直至奶奶生命垂危的最后一刻,让她温暖地离去。现在,偌大一个家只有爷爷孤独地守着,孩子们都外出谋生了。他说:“我哪儿都不去,我得守住我孩子们的家,让他们啥时候回来都有口热饭菜吃。”爷爷也时时挂念着邱莉萍,经常打来电话说:“什么时候放假呀,回来给你做好吃的。”爷爷虽需要陪伴却仍然选择静静地守护在儿女身后。爷爷让邱莉萍明白了要自给自足、身体力行。
邱莉萍爷爷
一位“最凶”的人
没有礼貌罚站,撒谎不给饭吃。考试没有名列前茅即刻召开“家庭会议”,做事没有请示必有训责,未经允许小孩不能搭话、不能上桌吃饭。男孩要正经,女孩要矜持。要有适当的野心才能撑起雄心,自己能做的事情不要轻易求助于人……如此规定只有多没有少,制定规定的人就是邱莉萍的父亲。
他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虽没有正式入校读书,但能写一手漂亮的字,硬笔字、毛笔字皆挥洒自如,空心字也能信手拈来。繁忙劳作之余,仍然不忘挑灯夜习。对子女和兄弟姐妹家的孩子,他都会严格要求他们“正正经经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不卑不亢。”不良行为都会受到他严厉的批评和处罚。
邱莉萍父亲
而今,不管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邱莉萍总是习惯性地和父亲商讨问题。父亲再也不是从前“凶凶的”样子,他说:“当初严格要求你们,只希望你们能够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时间富有了味道,岁月留下了风景,光阴提炼了故事。就这样,父亲给邱莉萍灌输了严谨踏实的求学态度和严于律己的人格情操。也让邱莉萍明白了做人应该积极向善、向上。
一位最“无知”的人
爷爷|邱莉萍:传承家风之美,弘扬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