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与胃经:人体后天的保护神,气血生化的源泉

中医学总把脾和胃联系在一一起 , 形容为“后天之本” , 这是因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 。 脾胃在人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 主管五味 , 消化和吸收都归它管 , 可以说是人体内的粮食局” , 《黄帝内经》 中也说“脾胃者 , 仓廩之官 , 五味出焉” 。
脾经与胃经:人体后天的保护神,气血生化的源泉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脾经与胃经:人体后天的保护神,气血生化的源泉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脾胃居于中焦 , 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 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 , 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 。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 其气以降为顺;脾主运化水湿、水谷升清降浊 。 两者纳运相合 , 升降相因 , 燥湿相济 , 在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运化水谷精微 , 生化气血 , 且不断地输布营养物质 , 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的各种需要 , 有消化、吸收、输布水谷精微之功能 , 所以脾胃有“精、气、血、津液生化之源 , 后天之本”的美誉 。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合用 , 共同治疗消化、内分泌与生殖系统的病症 。
足太阴脾经体表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 , 行于下肢内侧前缘 , 到达腹胸前外侧 。 主要联系的脏腑:属脾 , 络胃 , 与心、肺等有直接联系 。
脾经与胃经:人体后天的保护神,气血生化的源泉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计21穴 , 左右合计42穴 。 脾经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其发生的病变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 。 该经主治病症较广泛 , 主要是消化系统、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 如胃腕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
足太阴脾经的流注时辰为已时(上午9-11时) 。 在日常保健中 , 沿足太阴牌经循行方向从下向上进行按摩 。 重点按揉隐白、大都 。 太白、公孙、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腹结、大横等穴位 , 能增强消化功能 , 防治胃脘痛、腹胀、呕吐、嗳气、身体沉重无力、疲劳等症状 。 脾气健运 , 水谷得化 , 则后天之精充盈 , 血有化源则血液充足 , 才能发挥奉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腠理的作用 。 经常温灸或揉按三阴交对增强腹腔诸脏器 , 特别是生殖系统的健康有重要作用 , 能防治腹胀、 泄泻、 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遗尿、失眠、疝气、不孕等 。 血海穴可以调和气血、祛风胜湿 , 防治月经不调、崩漏闭经、湿疹、膝关节痛等 。
足阳明胃经在体表循行起于目下 , 经面部行于颈前及胸腹前 , 至下肢外侧前缘 , 到达足次趾外侧末端 。
脾经与胃经:人体后天的保护神,气血生化的源泉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计45穴 , 左右合计90穴 。 其主治范围也非常广泛 , 包括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鼻等器官病症 , 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
【脾经与胃经:人体后天的保护神,气血生化的源泉】足阳明胃经流注时辰为辰时(上午7-9时) , 人在这一时段进食最容易消化 。 按照足阳明胃经脉循行方向从上向下进行按摩 , 从面部 , 顺锁骨下到两乳 , 过腹部 , 一直按揉或者敲打两腿正面到脚踝 , 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 , 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 还可美容 , 改善颜面光泽、皮肤弹性 。 经常拍打或按摩足三里穴 , 每次5分钟左右 , 有微微的麻胀感为佳 。 足三里是全身强壮穴 , 是重要的养生穴位之一 , 艾灸、按揉、拍打等方法刺激该穴可健脾胃 , 助消化 , 进而化生气血 , 益气增力 , 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 。
指导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