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文章插图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工作之余,会和身边的人闲聊,不知是说了些什么,聊到了人的性格,说,一般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年长的总是稳重、循规蹈矩些,而年幼的总是捣蛋、古灵精怪。
听到这里,眼睛里顿时放出光来,以前读书,看历史人物的时候,便有了这样的感受,只是少有人愿意和我聊这些,我是深深的认同此观点的,尤其身边本人便是鲜明的例子。
 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文章插图
历史是残酷的,而现实也是如此,稳重遵循规矩的人,总是难以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就连俗语也常说:君子可欺之以方、篱笆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当然,这里的小人不一定是指道德败坏的人,而是那些古灵精怪、思维发散的人,他们敢于破坏规矩,行事怪异,羚羊挂角,总让人捉摸不透,办起事情来,总能事半功倍,轻松摆平一切。
二者相争,胜负不言而喻!
 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文章插图
甚至毛先生也时常教导后辈:什么制度不制度,管他那一套。先生鼓励后辈做事不要前怕狼后怕虎,那样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而是要敢于不听话,不讲规矩,大不了就是挨批评、挨教育。
毛先生的话,恰巧印证了我喜欢的一句话,上好男人要有匪气,极品女人要有英气。
写到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或许,好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保存学生敢于质疑破坏规矩的性格,让他本心不坏,初心不改,并学到相应的知识手段。
 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文章插图
人们都说孔子因材施教,其实我是不大认可的, 真说到因材施教,应该是老子,他的学生基本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杨朱子创杨朱学派、关尹子开楼观一脉、文子之学定为官学道举,孔子续儒立儒学,等等,每一个都是圣人,虽不是老子的道,却也都在以各自的角度,阐释着道,而孔子门下,虽有七十二贤人,却都囿于孔老二的学说框架。
言归正传,历史或许涂满了金粉脏水,却也妙趣横生,让人得以鉴古今,知未来。
 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文章插图
聊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脑海中顿时浮现了几个人:伯邑考、嬴扶苏、朱标、李承乾等等。
他们的爹,或惊才绝艳,或惊天动地,他们也都是嫡长子,可以说美名在外,让擅长春秋笔法的儒派史家极为看好,并记载在册。
或许他们的早逝,没能承继大统,有着这样那样的缘由,但我总觉得少不了性格的原因。
 开国|开国帝君和雄才君王的嫡长子为何少有作为,鲜有善终?
文章插图
其一:周文王嫡长子姬考
历史传说,被妲己商纣王剁成肉泥,做成丸子,让姬昌吃了。一直认为应该是被杀了,或早逝了,做成丸子只能当做神话来看。据说帝辛的真实面貌有待商榷。
其二:秦始皇嬴政嫡长子嬴扶苏
长公子扶苏贤名在外,终究是太过守规矩,太正了,自刎在军中,个中或许有些无奈,但连我也觉得可惜,每每想起不能释怀。
其三:汉高祖刘邦嫡长子刘盈
父母双雄,在位七年。不得父宠爱,常年被母亲的行为惊吓,抑郁而终。但相对而言,算是善终。
其四:汉武帝刘彻嫡长子刘据
汉武帝陈皇后废黜,无出,后封卫氏,生嫡长子刘据,史称卫太子,谥号戾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太子一脉,满门皆斩,只逃出了一个孙子,初名病已,后名刘洵,是为汉宣帝。
满门皆斩,不要问我汉武帝为啥还活着!
其五:光武帝刘秀嫡长子刘彊
母郭皇后被废弃,主动辞让太子。
娶妻当娶阴丽华,不过是一句笑话,人是娶到了,爱情终究还是败给了家族,刘秀还是立了郭圣通为后。人们都说光武帝刘秀是位面之子,不过是王莽改革得罪了所有世家大族,他得到了世家的支持,真谈不上位面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