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对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印象很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汪国真|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对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文章插图
汪国真,是一个极具时代特色的现象级诗人。
或许当代读者很难想象得到,上世纪90年代的汪国真究竟有多火。虽然他凭借第一首比较有影响力的《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就在1984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但他的大红大紫却是从1990年开始的。
1990年4月,他的首部诗集《年轻的潮》正式出版,印刷量达到15万册,很快被抢购一空。随后他又接连推出《年轻的风》、《年轻的思绪》、《年轻的潇洒》等多部诗集。国内多家龙头出版社争相出版有关汪国真的诗歌、格言短句、随笔著作,甚至是与他人的对话录。
 汪国真|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对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文章插图
歌坛更是率先推出了汪国真抒情诗歌系列磁带,销售量是当年的第三名;同年,他的诗集被评为十大畅销书之一,而其中文艺类的独此一本;同年,汪国真开始游走全国各地演讲,红遍各大高校。
汪国真被誉为“轰动中国的诗歌王子”,在年轻人尤其是中学生圈子他是知名度最高的诗人,他的名字就代表着诗歌的殿堂。而中国出版界甚至为1990年赋予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汪国真年”。
自从汪国真和他的诗火了,舆论界对他的评价就从来没有停止和统一过。有人说他诗风天真清新、朗朗上口,有人说他缺乏内涵和深刻、不够委婉;有人说字里行间充斥着正能量,有人却说太过直白浅显,直接降低了诗歌鉴赏的门槛。虽然青年读者争相摘抄他的诗,但在主流文学界和诗歌圈,汪国真就从来没得到过认可。
 汪国真|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对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文章插图
汪国真就在这样的矛盾里彻头彻尾地火了——可是,他的光芒又极为迅速地黯淡了下来,约在93年的时候,汪国真几乎就不再出现在大众视野了,“汪国真现象”就像一颗流星一闪而过。
然而,在汪国真身上却发生着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几乎所有喜欢读诗的人都听过他的名字,可如果让你说出几首他的得意作品,你的脑海里却是一片空白。也就是说,汪国真几乎没什么能拿的出手的、文学性达标的诗歌。几部诗集总归也有上千首了,数量上足以与李白媲美,可他有独具个人特色的代表作吗?即便是最为著名的《热爱生命》广为流传,但其水准的确一般,不黑不吹只能算作“口水诗”,尚且达不到中国新诗的水平线。
要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必须剖析剖析汪国真为什么能火起来。
 汪国真|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对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文章插图
首先,汪国真的走红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热爱生命》最初只是刊载于青年读物的卷首语,后来有位语文老师读到后很喜欢,便推荐给了身为编辑室主任的丈夫,这位主任于是向汪国真约稿,这才有了后来大火的《年轻的潮》。
又或者可以换一种说法:汪国真是一个聪明且懂得入世的人,他精通于出版社与杂志的运作模式,所以抓住了一次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
第二点,汪国真能够走红的环境因素是,他站在了诗坛好不容易开放的风口上。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诗坛被称为“真空时代”,文学与体制的互相制约,早期“诗歌狂潮”给读者引起的兴奋和快感大大减弱,而汪国真则以浅显易懂、简单直白、正能量的诗歌风格突出重围,成功捡了诗坛时代真空的便宜。
 汪国真|奇怪的汪国真现象:对他印象非常深,但就是想不出来他有什么作品
文章插图
斯人已逝,享年59岁,他踏上了一条永无止境的追寻之路,正如他所写:“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可是在评价一个人的成就时,如果通过“死后封神”的方式来评价,那是极其不客观且不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