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第十届“十月诗歌奖”揭晓,用诗歌叩问时代精神( 二 )


“1999年后,中国的文学格局发生变化,谈论文学变得越来越艰难。每个人都拿着话筒时,就不再有人安静地聆听。”张执浩说。疫情让他对活着的意义有着新的追问和思考。“梅花落完之后/白玉兰又开了/火车穿过我们的头顶/江水绵绵不绝/仿佛是上辈子的事情。”在武汉解封的第二天,他来到阔别已久的江滩散步,写下《汉阳门的春天》。
 诗人|第十届“十月诗歌奖”揭晓,用诗歌叩问时代精神
文章插图
获奖诗人扶桑(中)
获奖诗人扶桑是一位主治医生,她一直以来都关注着个人心灵的现实主义。她认为,文学要围绕人性和心灵的问题展开。“要从个人最熟悉、最了解的生活出发,也要从心灵的苦闷和困境出发。”而在诗人刘阳鹤看来,面对新兴技术、网络科技的挑战,诗歌可以呼应这些问题。无论是小说家、散文家还是诗人,文学与人类是相互依存的,诗人通过语言空间塑造的作品,可能超越对现实的理解,从而与人类未来的命运遥相呼应。
 诗人|第十届“十月诗歌奖”揭晓,用诗歌叩问时代精神
文章插图
获奖诗人马骥文(中)
另一位获奖者、90后青年诗人马骥文告诉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他从高中开始写诗,迄今已有十余年,在他心中,诗歌与“现实”息息相关。“诗歌是我解决生活困惑的出口,当遇到印象深刻、或是重大的社会事件,我喜欢用诗歌的方式来记录,这也是我表明自我姿态和回应的一种方式。”
在他眼中,如今的青年诗人创新意识更强、对自我的认知也更为丰富。他们的语言风格强烈,且在写作中更敢于挑战实验、先锋派的书写方式,展现出勃勃生机与创造力,已成为诗歌写作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当前最大的现实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惠安。”泉州本土诗人陈志传介绍,福建虽然地处一隅,却一直是中国新诗创作的重镇,这里涌现过蔡其矫、舒婷、安琪、汤养宗等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惠安诗群”正是其中重要一支,诗歌爱好者众多,已形成独特风格与文学传统。“请人们记住,在海峡西岸遥远的偏僻的地方,有那么一群热爱诗歌、喜欢诗歌、愿意为诗歌付出的不合时宜者。”
【附:“十月诗歌奖”获奖作品与获奖理由】
《上个时代的夜莺及其他》
作者:华清,原名张清华,1963年10月生,山东博兴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北师大当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批评。
授奖词:张清华以强力批评家身份活跃当代诗坛,同时又变身诗人华清实践诗歌创作,为读者奉献出了众多极具分量和特色的诗歌佳作,《上个时代的夜莺及其他》就是其代表性作品之一。这组诗既有当下日常场景的呈现,又有对往昔的回溯和未来的瞻望,诗人严峻的目光穿梭于不同时空,时而见证,时而指认,即使壁立幽微也洞见光明与人心,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华清诗歌兼具抒情和哲思的优雅品质。鉴于此,授予诗人华清《上个世纪的夜莺及其他》2019年度“十月诗歌奖”。
《心的时辰》
作者:扶桑,1970年10月生。主治医师。曾获《人民文学》诗歌奖等多种奖励,入围2010年华语传媒大奖年度诗人提名。部分诗歌被翻译成英、德、日、俄、法、韩等国文字。 著有诗集《爱情诗篇》《扶桑诗选》。
授奖词:扶桑的诗歌写作,有严密的内在精神上的诗学系统,并且一直在不间断地朝向文明自我更新,其起源来自她个人精神中的萨福、狄金森、茨维塔耶娃、阿赫玛托娃、索德格朗等等,这些伟大的心灵在扶桑的精神世界里淬炼着她语言中独有的情感、呼吸与忍耐,以及孤独、激情和想象,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她在文学中的坐标与文学地图。鉴于此,授予诗人扶桑《心的时辰》2019年度“十月诗歌奖”。
《回形楼梯》
作者:马骥文,1990年出生,诗作见于《诗刊》《上海文学》《十月》《飞地》《回族文学》等刊,出版有诗集《唯一与感知者》(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曾获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青年诗人奖、第十一届未名诗歌奖、第六届光华诗歌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