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二 )


文章插图
清朝末年日历内页和封面
民国时期的历书直接使用了“历书”这个名称,并分为了通行本和单行本两种制体,其编书机构为中央观象台。所谓通行本,就是供全国通用的历书;而单行本则是所在地方自己发行的历书,在单行本历书中,各省市就可以增添各个地方的主观文化内容。查阅民国时期保存下来的日历可以看到,民国日历已经具备现代日历的版式和内容。
比如,图中所示日历为1931年民国二年所发行的线装历书,上面不仅记载了年月日期,还能够看到一些礼服图样。由此可以得知,民国日历已经融合了许多民俗知识与民俗文化,日历文化的多样性也在这一时间得到完善和发展。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文章插图
民国日历
再观近代社会的传统日历,会发现小小的一本日历,融合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它不仅是帮助人们记录年月日和节气的家庭册子,日历还具备指导农事、参谋生活,选定良辰吉日等多种用途。中国每年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基本上都以农事、纪念、祭祀、庆祝、社交游乐有着密切关系,从每年的春节到年末的腊八节,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俗,在每一页节日日历上,就能够看到与风俗习惯有关的文字记载。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文章插图
传统日历
中国日历中还有一个重要创举,这便是24节气,节气发展于农事,也应用于农事。古人经过常年观察总结,将气象学、天文学、农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编成了用来指导农事耕作的24节气。在传统日历中,对于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与含义,有着非常详细的记载,所以在广大农村地区,至今仍然在使用着这种传统日历,因为这种日历在指导百姓农业生活上有着巨大作用。
除此之外,在传统日历上还能够看到每天的“择吉宜忌”,这是古人为了表达自己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民风,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民俗民风,才有了出门“看一看皇历”的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