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现如今,随着功能愈发强大的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大量曾经日用品开始被取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例如,传统的纪念工具日历,就在逐步消失,有日常用品,渐渐变成纪念品。但是,这却未必是一件好事,中国的传统日历,并不仅仅是一个日历,它还具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日历对应的当然是历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而历法的形成,正与中国古人长期从事农业活动有关,那些曾被挂在墙上的泛黄纸张,集合了天文学、气象学等知识,对古代百姓的农业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日历作为中国民俗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在当下社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璀璨光芒。那么现代人,究竟又该如何解读日历历史文化呢?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文章插图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甲骨历
中国曾经出土过一页记载着天文历法的甲骨历,据考古学家推测,中国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历法记载,因此,这页甲骨历也成为了目前全人类最为古老的一份历书实物。古代的历书,其实就是古人用来记载年、月、日、节气的书册,同时,历书中还会记录与农业生活相关的各种知识以及各种节日民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活动与封建王朝的稳定息息相关,所以从周王朝开始,就已经设立了专门用来掌管历法、天文、天象的各种官职。秦汉时期为太史令,唐代称之为太史局,后改名为司天台;宋元又改名为司天监;明清年间则称之为钦天监。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文章插图
钦天监使用工具
除了专门掌管立法的机构以外,自先秦到清末,各朝各代都编撰过与立法相关的上百种历书。据史书记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历书出自于唐顺宗时期,不过这个时候的历书,并非只是简单的纪年工具。皇帝的一言一行,国家发生的大事,都会被记录在历书中,一年总共有12册历书,最后再收编于国史之中。
有些朝中大臣,开始效仿唐朝宗室的做法,按照历书的记录方法编写家历,经过这些大臣的使用与推广,历书逐步变成了面向社会百姓的“日历”。历书进入民间以后,又集合了民间许多天文历法知识与社会民俗,其承载的文化多样性更加丰富。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文章插图
《大统历》
到了明朝年间,历书已经成为了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家用书籍,因此专门掌管天文立法的机构钦天监,每年都会编选、印刷、颁发《大统历》,以供百姓使用。由于明朝立法严格,对于历书方面的印刷管制也定制了相应的法律,比如历书只能由国家统一印发,每本书的后面必须盖有官印。如若发现有人私自编制、印刷历书,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极为严重的杀头之罪。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文章插图
《时宪书》
清军入主中原后,清朝皇帝承袭明朝制度,所以历书仍然是由专门的机构编制印刷而成,不过顺治皇帝却将原来的《大统历》改名为了《时宪历》。乾隆登基以后,为了避讳他的“弘历”之名,又将历书改名为《时宪书》。不过清朝的历书所采用的计时时间,与明朝大为不同。
在清朝之前,每日“十二时喂一百刻”,到了清朝则改为了“每日九十九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小时为4刻钟,这种计时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天。清朝末年的历书又加上了节气表,百姓就可以从本历书中查询到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从而指导他们的农业生产,这也让历书成为了百姓家中必备的农业工具书。
 中国|从甲骨历到《时宪书》,中国的历法经历了怎样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