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欣伟|黄欣伟:文创是一扇窄门( 二 )


前者属于“心血触动定价”,于是把创意、工艺、难度甚至作者品牌都折了现,还不包括流通领域中的硬性开销;
后者则属于“奇货可居定价”,看到了文创和常规商品的产量、供应量、市场期待(量),于是闭眼咬牙地按照“开张吃三年”的欲望定价,自然也忘不了他们更为熟稔的流通领域成本。
定价者和消费者的认知落差,导致前者乱开价而后者不买单。
说到底,“创意到底值多少钱”本来就是一个就事论事有一说一的事项,从“我喜欢”到“你喜欢”,当中至少隔着一条或窄或宽的什么洋!
而大凡不成交的文创案例背后,双方所谓的各执一词无非就是“喜欢和价格”谈不拢,“愿意买”和“愿意什么价格买”,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双方各自楚河汉界。
 黄欣伟|黄欣伟:文创是一扇窄门
文章插图
三、成交矛盾来自人性
至于说到客户层面的矛盾,那就更是一个“谁都不愿意主动(为对方)改变”的沟壑:
一种是客户自身的尴尬:喜欢的买不起,买得起的不一定喜欢;
一种是文创者自身的尴尬:做文创的都是文青都清高,清高的商业解释是“固执不变通”。
如果是客户自身的尴尬其实不难化解,因为“若喜欢的买不起”那么就“有请下一位”,只要把“喜欢且有消费力”的点人数,这个绝对量或大或小但至少是一个客户群体;
 黄欣伟|黄欣伟:文创是一扇窄门
文章插图
怕就怕文创者自身的尴尬:
1、把自己的审美强加于消费者;
2、就算消费者不认同也死扛,从需求出发?不存在的;
3、文创爱文青,但文青消费者和“文创期待的文青消费者”是两种概念。
说到底,客户肯定是文艺青年,但文艺青年不等于人傻钱多,也不能要求文艺青年“不准安装理性系统”,文创者的执拗其实是一种审美歧视,且不论该不该,“对不对”看账本就知道了。
文艺青年可以绝对可以极端,但作为消费者他们是用脚投票的;
文创者要吃饭要卷入商务,他们不能霸道到强迫他人的脚和钱包。
 黄欣伟|黄欣伟:文创是一扇窄门
文章插图
说到底,文创和生意是一对悖论:
一方面,不实行工业化就覆盖不了成本;
另一方面,工业化就失去文创的物以稀为贵。
文创如何是好?
“控制规模不让TA放大规模”是对文创最好的保护,但一旦成为并加入了商业,千军万马要分一杯羹,又如何是好?!
文创是不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