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考验文学功底的一项基本技能。它将文学充分地融入到语言当中去,使其打破了古板的文字排版方式,变得流行而新颖。由于对联对平仄有要求,在一字一音上更加考究,对联逐渐成为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实际上,对联对比于其他的文学形式而言,精彩在一个“巧”字上。相比起诗词歌赋,对联似乎稍微简单些,甚至每一个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两句对联。古代的时候,人们通常在工作繁忙之余,找几个身边的朋友,与几个好友坐在一起,对上几副对联来陶冶情操是常有之事。
文章插图
对联讲究平仄,一般来说是仄起平收。词组的最后一个字或者是卡在节奏点上的字要平仄相反。上下联也要讲究平仄相替,平就是直,仄就是曲折,指的是对联中的语调。
文章插图
对联的特性
傅小松的《中国楹联特征论略》曾把对联归结成了五个对立统一。
独特性和普遍性,说的就是从两个方面两个特质去概括事物的本质,所以写起来每个对联都是独特的,但是它又有普遍意义的存在。
寄生性和包容性,寄生性说的是对联是从古文辞赋中衍生而来的。而包容性是说对联可以写世间万物包纳山川河流土地树木,他可以写世间万物中任何一种具有足够强的包容性。
实用性和艺术性,对联的实用性体现在了它可以用少数的文字,传出大量的思想特征,艺术性则是包含了文字的灵活和完美体系构成了特色语言文化。
通俗性和高雅性,通俗性是指对联通俗易懂,人人都可以接下联,而高雅性是一种文化赏识认知中最为高深的一项,也是人们从对联中获取雅的信息。
最后对联还有一个严肃性的特征,艺术和风格都是严肃的,对联也不例外。大部分对联的主要风格也是以高雅严肃为特征的。
文章插图
尼姑出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
下面我们要说一个有趣味性的故事,曾经有一位尼姑,她出了一句上联,结果一个和尚偶然路过,看到了这句上联便对出了下联,而这句下联让尼姑佩服不已。
这个尼姑出的上联是“池中荷叶鱼儿伞”,这句对联明显有比喻的含义,在里边将荷叶比作伞,有趣且巧妙。尼姑得意洋洋认为自己出了一句高深的上联,很难有人对出下联。于是,她抬着头问旁边的尼姑说:“你能对出下联吗,如果能,那我替你打扫一个月的庭院。”
文章插图
旁边的几个尼姑面面相觑,都说不出话来。只有一个略微年长的老尼姑,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默默地说出了:“梁上蛛丝燕儿帘”,这句对联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蛛丝比作燕儿的帘子,虽然也很新奇巧妙,不过相比起上联的“池中荷叶鱼儿伞”却又弱了许多。
文章插图
年长的尼姑不自觉地低下头去默默的说:“你上联出的实在巧妙,不好对。”正当小尼姑十分得意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句话:“身上袈裟虱子巢”。原来是一个和尚,他嘴里说着下联,然后缓缓地走了过来。
【 鱼儿|尼姑出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路过的和尚吟出下联,堪称妙对】
文章插图
小尼姑听到和尚的这个对联,自知遇上了对手,而且对得下联话糙理不糙,而且还有几分禅意,瞬间就心生好感,脸上是一阵绯红。
- 位县太爷|父亲被抓,县官出了个上联,少年巧妙对出,县官听后马上放人
- 上联|乾隆殿试时说出上联,一考生不会扭头就走,乾隆:别走,你就是状元!
- 上联|李姓家族出一上联:“李渊、李广,李小龙”,张姓家族霸气回应!
- 下联|张氏家族出一上联“张良,张飞,张三丰”,下联对得太绝妙!
- 千古|千古绝对!上联:“不管三七二十一”,下联更经典,才子来对?
- 乾隆|乾隆出了上联,10岁小孩立马对出下联,乾隆看过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 辽宋夏金|一个尼姑改变的历史,她给皇帝侍寝,轻松生下一个千古明君宋仁宗
- 对联文化|女子出上联:一人一碗一口锅,才子的下联一出,堪称经典
- 上联|号称奇对!上联:祖冲之圆周率三点一四,网友下联让人叫绝
- 苏小妹|才女出一上联: 面对面吃面, 和尚对出绝妙下联, 才女听后又羞又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