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文山说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唐朝诗人章碣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名字叫《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很多人把这首诗当做重要史料来看,却不知道这首诗包含着三个巨大的谎言,抹黑了三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被抹黑的这三个著名历史人物,可以说是秦汉交替之际最有名的三个君王——也可以说是两个半皇帝,因为有一个人虽然没有称帝,但却有了皇帝的权力,至少能算半个皇帝。
文章插图
章碣于唐文宗李昂开成元年(836年)出生,于唐僖宗李儇乾符三年(876年)考中进士,一直活到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年)。从这几个皇帝的庙号,我们就能知道章碣生活的年代有多么昏乱。期盼安居乐业的章碣,自然对秦末乱世没有什么好印象,所以才一笔抹黑了秦始皇和项羽刘邦。为了证明所谓的“秦始皇焚书坑儒”与大秦帝国崩溃没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为了证明刘邦项羽不但饱读诗书,而且还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大诗人,咱们分三个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咱们讨论秦始皇项羽刘邦,并不是说《焚书坑》这首诗不好,也不是为了跟章碣较劲,只是想通过正史资料,来还原一些历史的真相。第一、秦始皇烧了一些书,但却没有埋一个真正的儒生
文章插图
两千六百多年过去了,还有很多“文化人”在咒骂秦始皇,而他们痛骂秦始皇的原因,是因为“焚书坑儒摧残文化”。这里我们就要说一句了:即使您真的是儒家传人,也没有理由痛恨秦始皇,因为他并没有屠杀您的祖师。司马迁是比较不看好秦始皇的,如果他给秦始皇歌功颂德,等于是说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是乱臣贼子,那么他失去的就不是几两肉,而是肩膀上扛着的“六斤半”。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是这样的:此事发生于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在被韩终、侯公、石生、卢生、侯生骗走大量金钱之后,秦始皇开始醒悟,就指派执法部门进行了调查。那些大骗子已经流掉了,只剩下了一批吹喇叭抬轿子的文人(诸生,不是专指儒生)。
文章插图
那些被抓的文人原先或许可以算得上儒生,但是他们自从跟给江湖术士吹喇叭抬轿子开始,就已经没有资格位列儒家门墙了——子不语怪力乱神,他们已经变成方士术士学徒,不是儒生了。不管是被杀还是被埋,都不能叫做“坑儒”。这些小喽啰被抓后如实供述了自己的欺诈罪行:“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相互告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秦始皇亲自批示的,就杀了这么四百六十多个人,事实上是杀少了,比起明太祖朱元璋和清高宗弘历,简直是九牛一毛。而且《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已经明确了“焚书”的始作俑者是丞相李斯,李斯是荀子的学生,荀子是著名的大儒。这样看来,是要把“焚书”的账,记在儒家头上的。《史记》用了春秋笔法,只说了李斯的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和秦始皇的批示(制曰:“可”),却没有说有没有真正焚书。
文章插图
事实上秦始皇即使想焚书,也没有机会了——李斯建议焚书是在始皇帝三十三年,其后的日子秦始皇基本都在巡视天下,而且于三十七年就龙御上宾了。在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的秦朝,三四年时间别说焚书,就是把命令下达到全国,也未必能做得到,就更别说进行图书收集、甄别、销毁这种全国性的大动作了。事实上儒生在秦汉两朝都很吃香,特别是刘邦建立大汉帝国之后,大儒们云集长安,这就证明他们在秦朝也没有断了传承,所以秦始皇面前的待诏博士叔孙通,才有机会为刘邦制定上朝礼仪,而且他是带着一百多个徒弟一起降汉的,可见他的“儒家学校”规模不小:“叔孙通之降汉,从儒生弟子百余人……叔孙通因进曰:‘诸弟子儒生随臣久矣,与臣共为仪,原(愿)陛下官之。’高帝悉以为郎。”从叔孙通的经历,我们就知道秦朝学子们都有书可读,读得好的,还能高居庙堂。同时也能证明李斯的“焚书令”根本就没有得到落实,也就是说,“焚书”只是一个设想。第二、项羽到底读不读书,他的文化修养如何?
- 君王皇帝|被严重抹黑的5位历史名人,英雄成了奸佞,千古一帝成了暴君
- 新嫁娘词|史上最工整的一首诗,被赞“一字难改”,已是千古名作
- 李白|李白生前最后一首诗,虽然只有六句,但意境高远至今无人能及
- 改革|两首诗招祸 一首诗得美 诗人的生活我们不懂
- 李弘冀|他本想安心做诗人,却意外地做了皇帝!最后因一首诗词而丧命
- 黑点|盘点水浒传中梁山十八位好汉的黑点
- 刘禹锡|“诗魔”与“诗豪”棋逢对手,各自写下一首诗,堪称巅峰对决!
- 儿子|苏轼临终前留给儿子一首诗,首尾两句完全相同,却成了千古名作
- 首诗|曹丕命曹植作《死牛诗》, 不能有牛、死二字, 结果又成一千古名作
- 公元|一介穷书生,皇帝做媒终成姻缘,还凭借一首诗青云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