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巧手雕木偶 匠心传技艺( 二 )


余兴感慨地说:“现在不同了,木偶制作工艺用上了电锯、电钻、电创、打磨机等工具,做起来相对以前要方便。技术提升方面,除了改进和增加各种形象的木偶头像,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将木偶的头、口、眼、手等改造得更加灵活,由死眼变活眼,能开能闭,而且还有活口、活颈,手会拿杯、巾及解纽扣等动作,生动逼真,大大丰富和提高了木偶表演艺术。”
全能>> 除了制作,他还是木偶表演艺术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制作,余兴还是木偶表演艺术人才,“在二十岁那年我加入了木偶戏班,请师傅教演舞木偶,十天后首次到安铺镇演出。初出茅庐的我,操作技艺和唱腔便获得观众赞扬,也得到老一辈艺人的好评。
余兴认为,艺术没有诀窍,也没有捷径好走,最重要的就是苦练基本功,木偶的生命在于幕后操作演员的一双巧手,手巧才能演好木偶戏。为了提升木偶演艺技能,余兴经常请教老师,如何才能将每个不同角色操作自如,并能展示角色人物的表情、神态、人物性格等。他说,木偶戏最讲究的是基本功,比演出人戏的基本功还辛苦,要练好木偶有三个基本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托举功;另一个是手签功,就是演员操控木偶两只手,根据故事情节,如何去做动作;第三个就是台步功,将人体的基本功灌输到木偶上面,使观众在下面看到木偶表演,仿佛和人一样生动逼真。另外一个重要的是配唱,因为木偶是雕刻的,没有人的面部那种丰富的表情,也没有感情,不能想笑就笑,所以要靠演员的配唱,通过配唱的声音来感染观众,唱出喜怒哀乐。
“当时自己唱木偶戏,每演一晚往往长达2—3个小时,非常辛苦。”在演出的同时,余兴还经常抽空到其他戏班去观摩,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
展望>> 非遗进校园,传承发展木偶戏艺术
由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变化、特别是青年人娱乐取向转变,以及视频网络时代观众剧减,木偶戏现在面临很严峻的生存危机。因木偶戏演出市场日益萎缩,观众日渐趋少,很多剧团自身精品不多,老木偶艺人退下来,后备力量青黄不接,木偶艺人后代也不愿继承衣钵,社会上也难找人传承,木偶戏甚至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余兴从艺木偶戏表演及制作木偶超过四十年。他说:“我一直不断地承接订做木偶,后来年纪也大了,不在外边演戏的时候,就在家中雕刻木偶,经常教儿子学习雕刻绘彩,有时间同戏友们交流戏台上的演技。有时间还抽空到杨柑传承基地,组织学员教他们基本功及唱腔等。”
“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将木偶的制作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在2017年廉江市营仔镇成立木偶艺术交流会时,余兴受邀参加,共同商讨木偶戏的前途和发展,并就木偶制作技艺进行艺术交流。当地政府也在遂溪县界炮、杨柑、下六草潭、北坡、港门等地成立了木偶振兴会,为更好地把木偶戏发扬光大传承中华文化,在杨柑镇设立了木偶戏的传承基地,“有时,我也去那里教木偶传授技艺。作为非遗传承人,继承和发扬木偶戏的技艺,这是我的职责!”
2018年,余兴还在遂溪县界炮镇成立了新胜木偶剧团,开展木偶戏展演,“现在政府经常提倡非遗进校园,我觉得木偶剧团也要编和演贴近生活、贴近主题的新剧目,同时也要打造一些青少年儿童喜欢看的童话戏、神话戏、课本戏等剧目,故事情节、木偶人物一定要能吸引新生代才能达到效果,让孩子们从小热爱和参与木偶戏,使我们的木偶戏艺术事业传承发展得更好。”
责任编辑:陈睿 审核:詹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