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比明朝还硬气的王朝,只存在15年,却曾向“万国”宣战( 二 )


何谓“上策” , 学者汤怀先在《试论新莽时期的民族政策》中总结出四点:一是贿赂与引诱的怀柔政策 , 二是降王为侯的贬黜政策 , 三是内部瓦解的外交政策 , 四是武力威胁与军事打击的强硬政策 。可见 , 王莽并非单纯强硬的莽夫 , 这四点政策互相配合慢慢实施下去 , 还真可能彻底解决外部问题 , 但王莽却不断搞出“幺蛾子” 。
1 , 新朝建立后 , 为了宣示新朝的威德 , 王莽派使者四处出访 , 收回旧日汉朝授予外族的印绶 , 改受新朝的印绶 , 这是正常举动 。但王莽把所封的王全都贬为侯 , 所用的玺改为章 , 将异族降级 , 这就引起了别人不满 , 导致西南夷钩町王及匈奴的叛变 , 西域诸国也逐渐与王莽破裂关系 。
2 , 将异族降级还不够 , 王莽还给异族族名与首领名称更名 。比如 , 匈奴单于本为囊知牙新 , 王莽派人携带重金 , 以“中国不得有二名”为由 , 劝说匈奴更改为单名 , 匈奴单于摄于新朝威势 , 于是更名为“知” , 以示“慕从圣制” , 但没过几年王莽又要求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 , 又过了几年 , 王莽要求匈奴改名为“恭奴” , 单于更名为“善于”等 。无疑 , 这些明朝带有侮辱性质 , 让匈奴非常不满 。
关于王莽为外部势力更名 , 最广为人知的是高句丽 , 被强迫更改为“下句丽” , 此外国内还有涉及少数民族的地名也被一一更改 , 比如长沙国改为填(镇)蛮 , 陇西郡改为厌戎等等 。总之 , 王莽仿佛希望通过儿戏般的更名 , 贬低对手 , 来实现对异族的压制或心理优势 , 但结果适得其反 。
当然 , 西南夷、匈奴等反叛新朝 , 根本原因在于王莽操之过急 , 频繁插手其内部 , 威胁到了部分酋长的地位与利益 , 由此导致这些势力反叛 。比如 , 改变羁縻政策想要直接管理西南夷 , 甚至直接杀其首领;在匈奴问题上 , 分化瓦解匈奴 , 直接参与匈奴内部权力斗争 。
明朝|比明朝还硬气的王朝,只存在15年,却曾向“万国”宣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莽对外如此强硬 , 原因非常高尚 , 即王莽的政治理想是“大一统” , 真正让外部势力臣服 , 改变西汉时期实行的“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 , 实现新朝真正一统天下的目标 , 同时做到西汉没有做到的事情 , 显示出新朝取代西汉的正确性 。与王莽新政的出发点一样 , 都非常令人敬佩 。
简而言之 , 在实际执行中 , 王莽操之过急、不顾国情、幺蛾子频出等等 , 导致对外政策的崩盘 , 不仅没能起到“四夷宾服” , “内华夏而外夷狄” , 儒家提到的天下大同 , 反而是“四夷皆反” 。内外交困时 , 王莽又不仅不顾国情 , 反而继续强硬到底 , 先后对周围势力一一宣战 , 典型的是软的不行就上硬的 , 关键还几乎都打了败仗 , 丢掉了西汉建立的“一汉敌五胡”的自信 , 最终成为新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正因如此 , 现代史学家研究时指出王莽属于典型的书生意气、理想主义 , 目标很诱人 , 但执行一塌糊涂 。
明朝|比明朝还硬气的王朝,只存在15年,却曾向“万国”宣战】参考资料:《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