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天津曲艺场子捧红“混混儿”李金鳌,百年传承如今郭德纲接棒】天津混混儿由暗转明 , 洗白身份成为江湖侠义的一部分 , 马轸华先生有很大的功劳 。
建国初天津拍摄电影《六号门》 , 马先生还在里面客串了一个角色;马先生回来说“这倒霉劲 , 我还演了一回电影 , 合着就是去被枪毙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能耐大自然收入就多 , 后来有人拿说书人抓哏 , 形容当年他们收入之高:非常能挣钱 , 有时一天赶两场 , 鸟市上白天 , 三角地再赶个晚儿 , 天天满座 , 一场能拿个二十多万块(合二十元) , 一天下来四十多万 , 他这钱怎么花?家里养着二十一口 , 一天光喝凉水就得三缸 , 都是指他一个人挑费;XXX也不少挣 , 他这钱怎么花?他老婆养了二十多条狗 , 一天光吃肝就得吃多少钱的?这钱都这么花了 。
天津的书场是凭能耐赚钱 , 竞争激励程度远超如今的评书场子 。
据说 , 当时最受欢迎的还是成本大套的《三国》《水浒》和各种演义 , 南市三不管的《混混论》独树一帜 。
还有一位评书奇人名叫杨瞎话 , 此人说书没有“书胆” , 就是没有固定内容 , 每天到书场拿一张报纸 , 看到哪里说到哪里 , 报上有一篇社会奇闻 , 杨瞎话就顺着这条新闻说了起来 , 古今中外 , 天文地理 , 市井奇谈 , 直到乌七八糟的种种传闻 , 说得出神入化 。
有人曾怀疑杨瞎话只是民间传言、都市传说 , 后来从北京说书界元老证实 , 杨瞎话者确有其人 , 而且听过他说书的人还健在 。
可见 , 当年天津说书界 , 说出名堂来的人还真是不少 。
说书的有奇人 , 听书的就让人开眼了 。那时的宝和轩水铺 , 每到下午三点 , 评书表演场里就座无虚席 , 那场景我见识过 , 也是跟着同学们一起去的 , 其中一位听书的爷很有看点 , 这位爷玩扇子 , 一个人占着一张八仙桌 , 一壶茶 , 据说茶具是他自己带来的 , 桌上放着十几把折扇 , 听一会儿书 , 拿起一把扇子 , 呼啦一下展开 , 轻轻地扇几下 , 也不是扇凉风 , 就是向人们展示他的雅兴 , 放下扇子 , 又听一会儿书 , 再打开另一把扇子 , 这把扇子更珍贵了 , 据说是唐伯虎的题画 , 吓得说书人连词儿都忘了 。
这还是听文书 , 听混混论这种“时事热血”类 , 就更容易“激火” 。这位坐那正听着书呢 , “怎么意思?”“踩我脚了知道吗?”“踩你脚了 , 脚嘛不放地下?”“喝!不含糊 , 走!咱们外面玩玩 。”俩人到外面叮咣五四打起来了 , 别人过来一劝 , “怎么回事?别打了 , 别打了 。”“谢谢诸位!没事没事!”不能说谁对谁不对 , 一说就输面儿了 。
2006年郭德纲爆红之后 , 作为老郭师父的评书艺人金文声也被重新关注 。而老爷子2017年去世前 , 长期在天津名流、燕乐等地表演 , 爱现挂多时事的表演风格对郭德纲也有所影响——郭德纲自述爱说评书也是因为小时候听老先生们“掰扯”各种书套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时光一转百年已过 , 1920-1940年代天津的书场盛况已成烟云 , 郭德纲好像说如今全国正宗的说书人不超过10个 , 虽然有夸张的嫌疑 , 不过也说明这一行有点青黄不接 。好在书场渐渐增多 , 爱听评书、曲艺的人明显在增加 , 评书和书场也会更加热闹起来吧 。
- 曲艺界|曲艺界又一盛事,赵炎先生从艺50年庆典落幕,姜昆冯巩名家捧场
- 隋唐|天津曾是沧州榷场边境口岸
- 郭德纲|马未都说郭沫若诗是小孩水平,却说郭德纲的诗写得好,有道理吗
- 天津外国语大学|“四史”故事进校园
- 获奖作品|“艺韵北京”曲艺大赛决出13件获奖作品
-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高校大学生合唱精品展演启幕 十所高校学子“唱响青春”
- 天津|天津城建大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打好立德树人“组合拳”
- 曲艺专场晚|12月11日 一起去“一路芬芳”
- 佳绩|2020年中国创新方法大赛总决赛天津团队创历史佳绩
- 党建|党建引领“三周年” 天赐曲艺坊文化传承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