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经做过一份调查,问题是:如果有机会,你最想穿越到哪一个年代。绝大多数人在考虑了强汉盛唐以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宋朝。对于丢失大半个中国的宋代统治者来说,“以商立国”实在是被逼无奈之举。
然而发达的商品经济让想象置身于那副《清明上河图》里的我们都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活在现代的错觉。宋代有着中国最多姿多彩的民间乐趣。同时繁荣的市井生活也催生了许多全新的观念。
婚姻一直被中国人视为人生最大事,“门当户对”长时间作为标准婚姻的典范。但到了宋代,相比于门第人们更看重财富。重财现象成为了宋代婚姻制度的一大特征。本文将尝试着对该现象进行浅薄的分析。
文章插图
重女方之财
在现在,我们还时常能看到一些关于因男方无法支付天价彩礼,以至于恩爱多年的男女双方最终不能修成正果的新闻。然而不同于今天男方娶妻需要花费高昂的彩礼钱,在宋代,反倒是女方家需要掷千金以置办嫁妆。
宋代蔡襄对此抱怨道:“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宋代的婚姻制度中的“重财”反倒不是我们理所当然所认为的厚娶,而是意想不到的厚嫁。无论是女方出嫁,还是男方入赘,结果都是女方家花费巨大。
女方一家若无钱无财,那么就很难会有人来上门提亲,结果就是如花似玉的大闺女只能苦苦熬成老姑娘。宋代吕祖谦订立的《宗法条目》规定:嫁女费用一百贯,娶妇五十贯,嫁资倍于娶。下至平民百姓,上到亲王公主皆如此。
根据史料记载,宋代公主下嫁时,朝廷赐给驸马的嫁娶资用“倍于亲王聘礼”。人们娶妻的确不再看重门第高低了,但女方嫁妆的多寡却成为了婚姻的决定性因素。
文章插图
科举制打破门第观念
为什么宋人对出生门第如此淡薄?宋太祖赵匡胤以兵起家,这导致了赵家人世世代代都提防着武将,时刻担心着别有用心者会复刻“黄袍加身”的历史。
“抑武扬文”成为了国策。为了打压武官势力,文人地位得到了几乎无限制的拔高。“不杀士大夫”是历代宋皇帝不敢不遵循的祖训。要实现文人治国就得改革科举。
唐朝时期虽也有文武考核,但难度非常大。唐立国近三百年,高中进士者寥寥无几。时人所谓“五十少进士”。宋代大幅度降低了科举考试的难度,同时加强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减少了人为可操作的空间。
其中糊名制度可以称得上是最公正之措施。因此大量底层人民得以翻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相对完善的科举考试进一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而且宋朝皇帝还亲自鼓励人们读书科考。
宋真宗写《劝学》为科举考试代言,诗篇写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文章插图
科考功名与官职和钱财挂钩,使得大量庶民子弟得以进入社会上层,出生寒苦的他们自然门第意识薄弱,而他们作为士大夫常常又是社会思潮的引领者,他们的行为通常会被被人们视为榜样而加以模仿。
士大夫与庶民之女结婚变得越发普遍。这给宋代社会起到了模范作用。门第身份不再被当做衡量婚姻的第一等考虑事项。门户高低不再成为婚姻的“绊脚石”。
【 穷人家|在宋代,一个女儿出嫁快把家底掏空,穷人家的女儿最不好嫁】经济发展催生了“厚嫁”之风
如果说科举制的繁荣推动了婚姻观念的革新,使得人们不再过分强调家庭背景。那么经济的发展则让人们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越来越“重财”。
文章插图
这应验了马克思的科学论断:“当父权制和一夫一妻制随着私有财产的分量超过共同财产以及随着对继承权的关切而占了统治地位的时候,婚姻的缔结便完全依经济上的考虑为转移了。”但厚嫁要成风就必须得有“厚”,无财谈何“厚嫁”。而财富的增加又要归结于经济的发展。
- 马未都:乾隆年间的“月饼盒”,属于宫中珍品,一个价值一套房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此人家奴出身,赵云和岳飞学习他一辈子都没达到他的高度
- 梁山最不合群的好汉,在梁山没一个朋友,生病后没人照顾病逝
- 菩提老祖与元始天尊是同一个人吗,两者什么关系,谁更厉害
- “双厨狂喜”,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八办,你pick哪一个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老人独自生活在山里,他用40年的时间,把悬崖变成一个巨大艺术品
- 上药服药同时进行治脚气,记牢这3招!警醒“一个感染2”
- 诗鲸2068《每一个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