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读书笔记| 西方艺术史里的酷姐们( 二 )


如果说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在佛罗伦萨或罗马,那么,对女性艺术家来说,幸运的是,她们的文艺复兴是发生16至17世纪的波伦纳。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其历史传统的保留——波伦纳是西欧第一所大学所在地,也是从中世纪以来就一直保留女性教育的大学的地方。
这座城市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法律研究中心,也深为妇女研习法律和哲学等学科而骄傲。许多女性不但写作,甚至教学和从事出版。波伦纳出版业的兴盛,诞生了一大批女性手抄本装饰画家。
女性在波伦纳成名成材,一方面受到开明的城市风气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受到了教会的庇护。波伦纳当时正处于教皇管辖区,为了和人才济济的罗马城竞争,波伦纳想尽方法鼓励人才,也不拘于男女。他们以此强调,波伦纳的教会比其他城市更为开明。在这一时期,波伦纳产生了一批女性艺术家。肖像艺术尤其获得成功。
 西方|读书笔记| 西方艺术史里的酷姐们
文章插图
17—18世纪:激进的启蒙1. 荷兰
在17——18世纪的荷兰,中产阶级的兴起导致了荷兰静物画、风俗画、风景画和花卉画的繁荣。画家纷纷加入行会,女性的艺术教育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荷兰艺术不像意大利艺术感样以裸体画为中心,而是以风俗为主,这种趋势与加尔文数在北方的改革有关。加尔文教是一种教徒的宗数,主张节约朴素的生活、重视家庭、反对偶像崇拜,这样促使人们把注意力从教会转移到家。
这都显示出新兴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理想。新社会阶级和反宗教崇拜的观念,掀起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序篇。
可能因为花卉是荷兰的主要产物,花卉画在17世纪荷兰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而且非常繁荣,市场对花卉和静物画的需求相当高。当时收入最高的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花卉题材的画家,这完全是对正统的艺术史观念的反对(在意大利体系中,历史画地位最高,而静物画地位最低)。
由于绘画创作的主题的进一步开放,风俗画在进行人们的日常描绘时,不免将女性生活作为其日常题材的支撑内容。荷兰的风俗画家在描绘女性的日常生活时,会很注意女性的内在心境,而并不再是描绘其为取悦男性观众的对象。风俗绘画特有的细节精致的特点,使得女性的居家形象被广泛纳入到公共艺术范围之中。
说到那一时期的荷兰绘画,就必须要提到维米尔(作为当下创作了大量女性肖像画的男画家)、莱斯特两位画家。
在维米尔的绘画中,妇女或阅读或家务,这都是加尔文教提倡的妇女美德。但这些妇女都不具有性的愉悦,而是具有自己的冷静和独立性。
 西方|读书笔记| 西方艺术史里的酷姐们
文章插图
 西方|读书笔记| 西方艺术史里的酷姐们
文章插图
莱斯特的记忆点在于,她对于“诱惑/罪恶”这一题材的处理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大多数的艺术家(多为男性)通常描绘的诱惑是妖冶的女性去诱惑男性堕落。作为女性的莱斯特却真实地表现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一个细节——男性用金钱去诱惑女性堕落。
 西方|读书笔记| 西方艺术史里的酷姐们
文章插图
2. 法国
路易十五在位期间,曾经把宫廷从凡尔塞搬到巴黎。许多贵族因此追随,导致大批绘画装饰城市住所的需求激增。由于在巴黎的生活要与城市贵族和商界要人的兴趣相结合,这也就导致了罗可可风格取代了只考虑宫廷需要的巴洛克风格,更为奢华,精致和优雅,尽管宫廷在七年后又回到凡尔赛。
宫廷迁址,导致围绕宗教画、历史画、肖像画的创作主题向居家装饰题材延申,静物画开始成为主流题材的一部分。
此时代表法国艺术权威的学院,仍然规定女性不得参与历史、人体绘画的学习。这限制了女性画家接受正统艺术教育的机会,却又有不少女性艺术家开始接近相对主流之外的静物画和肖像画,且她们中的不少人也取得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