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

1969年9月份,甘肃武威的村民,接到上级安排,要开挖战备地道,结果就在村民干的热火朝天的时候,却意外的挖到了一座古墓,有几个胆子大的村民钻进了古墓里面,却意外的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喜出望外的村民马上找来麻袋,将青铜器装了几麻袋带出了古墓,藏了起来。
当时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这批文物的价值,有的村民就提议,将古墓里带出的这批铜器,卖到废品收购站可以赚一大笔钱,当时的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万幸的是,在村民没有把这批古物卖到废品收购站之前,当地文物局接到消息,立马赶了过来,经过对村民反复的做思想工作,这才追回了被村民藏起来的大批青铜文物。经考古人员勘查,这是一座东汉晚期的汉墓,为了避免文物再次遭到破坏,所有出土的文物都被送到了甘肃省博物馆。而在这批文物当中,就有后来人们所熟知的国家重要文物马踏飞燕。
 村民|“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但当时马踏飞燕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在博物馆存放两年之后,也就是1971年9月,当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陪同外宾访问中国西北地区,顺便到甘肃省博物馆看了一看,结果发现了这批脚踏飞雁的铜奔马,在郭沫若看来,这批铜奔马无论是造型还是力学结构,都达到了完美的程度,郭沫若对这匹铜奔马甚是喜爱。
郭沫若从甘肃返回北京之后,得知故宫博物院,正打算举办一场文物展览,结果郭沫若将这匹铜奔马调到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参加展览。
但当时的铜奔马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想要参加展览,只有把它修复好,经过两个多月的修复,铜奔马恢复了它原来的模样。
经过修复后的铜奔马,再次展现在了郭沫若的眼前,郭沫若认为铜奔马脚下踩的是一只燕子,于是给这件文物取名马踏飞燕。
 村民|“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经过修复后的马踏飞燕,顺利的参加了故宫博物院的展览,瞬间引起了中外观众的强烈反响,后来又在法国英国日本等12个国家巡回展出,所有看过马踏飞雁的人,都在赞叹中国古人的高超技。
1986年马踏飞燕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而专家也对马踏飞燕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首先对这批铜奔马提出了疑问,有人说这匹铜奔马应该是古代的一种名叫“天驷”的骏马,“天驷”指的是天上二十八星宿当中,东方苍龙七宿的第四位星叫“房”,也叫“马祖神”。还有人说这是一匹古代名叫“紫燕骝”的马,传说当中汉文帝有九匹良马被称为“九逸”,其中一匹便是“紫燕骝”。但大多数认为铜奔马应该是“天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汗血宝马。
当年郭沫若认为铜奔马脚下踩的是一只燕子,所以取名叫马踏飞燕,但是细心的人看到,铜奔马脚下踩的飞鸟尾巴是方形的,于是人们对这只飞鸟进行了猜测,有人说这只飞鸟是一只鹰,因为飞鸟的体积大于铜奔马的马蹄,也有人认为这只飞鸟是一只龙雀,龙雀是秦朝人尊奉的一个图腾,传说中是凤凰的一种,由于它飞翔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又叫做“风神”,后来又有人提出这只飞鸟是一只金乌,在中国古代神话当中金乌驮着太阳,每天从东边飞到西边,总之各种名字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但到最后人们最能接受的名字还是马踏飞燕。
 村民|“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
文章插图
村民|“马踏飞燕”背后的故事】我们看到的马踏飞燕都是他的侧面照,为什么看不到他正面的样子呢?有人说,马踏飞燕的正面照太丑了,但实际上是,这件文物我们只有通过侧面,才能看到他力与美的结合,不过他的正面照也是非常有喜感的,您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