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原文【15】:戊子,帝崩于东堂,年二十七,葬武平陵,庙号肃祖。释文:戊子日,皇帝司马绍在东堂驾崩去世,时年二十七岁,安葬在武平陵,庙号肃祖。原文【16】:帝聪明有机断,尤精物理。于时兵凶岁饥,死疫过半,虚弊既甚,事极艰虞。属王敦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骑驱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昆。改授荆、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势,拨乱反正,强本弱枝。虽享国日浅,而规模弘远矣。释文:皇帝司马绍聪明有决断能力,尤其精通于事物之间的道理。当时兵祸不断年年闹饥荒,因为流行病而死去了一半的人口,国家已经非常虚弱疲敝,那真是战乱频繁的年月。王敦仗着震主的威风,想要更改神器(皇位)。是司马绍指挥国家顺应时势积蓄力量,最终以弱胜强,秘密的谋划在关键的时刻做出决断,肃清了乾坤。更改荆州湘州等四个州的官员,以分解长江上流的形势,以达到拨乱反正,增强本体弱化枝末的目的。虽然他做皇帝时间很短,但是他所形成的规模影响却很长远。原文【17】:史臣曰:维扬作宇,凭带洪流,楚江恒战,方城对敌,不得不推诚将相,以总戎麾。楼船万计,兵倍王室,处其利而无心者,周公其人也。威权外假,嫌隙内兴,彼有顺流之师,此无强藩之援。商逢九乱,尧止八音,明皇负图,属在兹日。运龙韬于掌握,起天旆于江靡,燎其余烬,有若秋原。去绖而践戎场,斩鲸鲵而拜园阙。镇削威权,州分江汉,覆车不践。贻厥孙谋。其后七十余年,终罹敬道之害。或曰:"兴亡在运,非止上流。"岂创制不殊,而弘之者异也。释文:史臣说道:要维护扬州作为自己的疆域,必须凭借长江的洪流,楚江就会成为永远的战场,方城也会成为与敌人对阵的地方,这样一来就不得不让值得信任的将相,在这里总摄军队。他们拥有数万的楼船,兵马比王室多出数倍,处在这样有利的地位却没有篡国之心的,只有像周公那样的人物,才能够做到。国家的权力被外人掌控,猜疑和仇怨从内部开始兴起,对方有强大的军队,可是这边却没有强大的藩属作为后援。这就像是商朝遇到了九种混乱的情况,只有像尧帝制止八音那样才能够停止,而晋明帝接受帝位的那一天正是出现过这种祥瑞的情况。他有运筹决断的韬略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在江畔之间树立起旌旗,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就好像燃烧在秋天的原野一样。他脱掉丧服穿上戎装奔赴战场,斩杀如鲸鲵一般的敌人以祭告先帝。他消弱了藩镇的权力,分割江汉地区的州郡,吸取前人失败的教训,都是在为子孙后代进行谋划。在他去世七十多年后,才遭遇了敬道之害。大家都说:“国家的兴亡在于国运,并非在于有权势者的决断。”可是晋明帝不是证明了开创基业面对的情况虽然都一样,可是弘扬光大事业的人却决定了其结果的不同。
文章插图
原文【18】:赞曰:倾天起害,猛兽呈灾。琅邪之子,仁义归来,龚行赵璧,命箠荆台。云瞻北晦,江望南开。晋阳御敌,河西全壤。胡寇虽艰,灵心弗爽。三方驰骛,百蛮从响。宝命还昌,金辉载明。明后岐嶷,军书接要。莽首晨悬,董脐昏燎。厥德不回,余风可劭。释文:有赞诗说道:像倾覆天空那样的灾害,如猛兽泛滥一样的灾难。可是琅邪王的后代,以仁义归来,是他奉行赵璧(指玉玺),拿着鞭子登上荆台(古楚国著名的高台。故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北。这里代指皇位)。乌云遮蔽了北方的昏暗,长江望见南方的天空开云见日。他在晋阳抵御敌人,只为保全河西的全境。胡人敌寇虽然强大,但是他的心里并不害怕。终于出现了三方奔驰前来归附,一百多的蛮夷部落前来响应的局面。天命恢复昌盛,太阳的光辉更加的明亮。晋明帝年幼时期就很聪明,就已经可以把军事文书处理清楚。他在早上悬挂王莽的首级,在夜晚点燃董卓的肚脐。他的功劳虽然已经一去不回,但是他的余风却被后世所继承。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9月25日。
- 为了成就一部大书,他愿意奉献一生,看看司马光是怎样炼成的
- 苏轼和司马光基于自己的政治理念而反对王安石变法
- 司马光死后列入奸党,朝廷下令毁著作,《资治通鉴》为何仍在世?
- 周瑜去世时年仅36岁,神仙情侣、貌美如花的妻子小乔流落何处
- 蒋之奇写给司马光的一封信,是宋代学士的标准字体
- 糊涂学之假痴不癫——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 国际文化交流的探路者与实践者吴泽洲去世,他把我国文化艺术精华推向世界舞台
- 徐志摩空难去世,留下神秘“八宝箱”,林徽因为之肝肠寸断
- 王览有孝悌之名,尊敬兄长爱护亲友,去世后子孙终于成为江左大族
- 她是鲁迅发妻,却空守41年,69岁去世时,身边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