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中国智慧城市:平安给出智慧方法论


扫描中国智慧城市:平安给出智慧方法论文章插图
理想中的智慧城市应该是什么样子?
自从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后 , 诸如此类的问题时长被提及 , 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想要给出示范 。
作为世界上老龄化速度第三快的国家 , 新加坡的回答是以公民为核心;在沙漠之地上崛起的迪拜 , 总结出的经验是数据优先;世界上第一个智慧城市迪比克 , 偏爱城市的宜居优势;被视为全球智慧城市风向标的巴塞罗那 , 在大街小巷中铺设了传感器 , 要建设一座物联网的城市……
2020年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 , 中国平安、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中国智慧城市的急先锋们齐聚一堂 , 围绕智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等话题举行了多场主题论坛 。
中国的智慧城市进度如何 , 我们期许的智慧城市将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 在这些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身上 , 无疑有着最确切的答案 。
01 智慧城市的三个阶段按照住建部发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 当前国内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 。 倘若算上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确定的智慧城市试点 , 国内95%以上的地级市已经走在城市智慧化的道路上 。
不过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并不统一 , 并且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智慧城市尚属于科技驱动的阶段 , 开始挖掘数据的价值 , 处于智慧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探索期 。
典型的案例就是政务的数字化 , 尽管电子政务在国内推行了相当长的时间 , 加速政务系统线上化的同时 , 也留下了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 比如数据烟囱的存在 , 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无法打通 , 到政府机构办事仍然需要在不同的窗口来回跑 。 消除数据烟囱、数据孤岛 , 可以说是智慧城市在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 。
第二阶段的智慧城市进入到科技融合的阶段 , 数据打通后的红利逐渐兑现 , 城市治理开始走向数据模拟决策的时代 。
数字孪生城市的概念最先开始普及 , 即建设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城市底座 。 然后在技术聚变触动商业裂变的规律下 , 衍生出了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 。 特别是不同企业在智慧场景下的跨产业协作 , 打破了传统的产业边界 , 智慧城市的经济效应被同步释放 。
扫描中国智慧城市:平安给出智慧方法论文章插图
第三阶段的智慧城市开启了科技重构的阶段 , 智慧场景进一步由点合面 , 城市进化为多个智慧场景叠加起来的有机体 。
这时候的智慧城市有个拟人化的比喻 , 拥有大脑、四肢和各种“生理系统” , 让城市像人体一样精密、智慧、密切协作 。 同样以数据挖掘为例 , 第一阶段的重心是数据打通 , 第二阶段是数据的集聚和应用 , 第三阶段的数据资源将具备整合、开放、共享的能力 , 进而不断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塑造新的产业形态 。
中国智慧城市进程的微妙之处在于 , 一些城市刚刚进入第一阶段 , 也有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第三阶段的探索 。 就像深圳、上海、南京等“优等生”在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和服务方面已经颇有心得 , 一些中小型城市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尝试和评估环节 。
而中国平安、阿里、腾讯、华为组成的PATH梯队 , 正是将不同阶段的智慧城市连接起来的纽带: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漫无目的的试错 , 优等生们的经验和共识 , 也在为其他城市的智慧化之路提供参考和借鉴 。
02 人文与科技有机统一由于不同城市的底蕴不同、禀赋各异 , 即便是率先步入智慧城市第三阶段的城市 , 选择的打法也各有侧重 。
上海给人的印象是一座务实、小资、内敛又不乏“清高”的城市 ,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也充满了实用主义的行事风格 。 比如上海并没有刻意抢占科技风口、推动产业转型 , 而是采取了“不跟随”的策略 , 围绕城市的数据资源下功夫 , 然后以众创的模式将数据资源打造为智慧城市的“供血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