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倾城之恋》,莫非只有倾一座城才能得一人心


 人心|《倾城之恋》,莫非只有倾一座城才能得一人心
文章插图
文/王志刚(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最近,重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再看范柳原、白流苏曾经矜持的双方,夹杂着世俗、成人的狡黠,以及唯恐拒绝而不愿表白的互相试探。
张爱玲的笔下,多以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为背景。看似魔幻的都市,其底层逻辑下的男男女女,在情感的路上不断奔袭。似乎自古以来,所有的男女在对待感情的态度上,从未逃出过那几个固定的模式。
比如《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模式。某种程度上,我们不屑于葛薇龙,我们更同情甚至羡慕白流苏。可是,如果真要从心底探发的话,是不是我们更欣赏后期的葛薇龙,却不太愿意成为白流苏。
究其原因,可能是白流苏与范柳原之间的情感模式,是我们大多数人所接触甚至是正在进行的情感模式。直述起来,无非就是心生好感—试图接近—若成功就暂时在一起,但却不愿轻易承诺,担心承诺的一方会失去主动性(尽管多数是自以为的主动性);若不成功或害怕成功,就会一直停留在半暧昧的状态,不舍后退、更不敢前进。
只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处在范白之间的相处模式中,我们才更不愿承认,也更不喜欢他们的相处。可是,范白的情感相处,是人性使然。
很多时候,我们多厌弃的,和我们所羡慕的,可能是同一类事物。羡慕,是因为终究可以完成;厌弃,是因为我们所不能得却又不愿付诸努力。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范柳原、白流苏,只是有多少范柳原遇到了自己的白流苏,哪怕遇到了,又有多少范白在倾城之际有机会互相倾吐最后的那几句话。
其实,有时候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范柳原(或是白流苏),但是却总是希望可以遇到那个白流苏(范柳原)。只是,真的遇到了你的白流苏(范柳原),是不是也会跟TA一样,不断闪躲但又不舍放弃。尽管内心深处也有深爱,但却就是不敢前进一步。
或许,我不是范柳原,可是我却陷入范柳原式的情感困境中。张爱玲是以白流苏的角度来阐释爱情的,但是范柳原又何尝不是白流苏式自我怀疑甚至是自我逃避呢。每一段感情,应该都有范白之间的过程,但是不一定都会有张爱玲的宽容式满足。
所以,不是只有倾一座城才能得一人心,真诚的努力,才是唯一值得肯定的路径吧。有时候,勇气才是最珍贵的运气。
去年今时:
人心|《倾城之恋》,莫非只有倾一座城才能得一人心】冯唐的人到中年,我的中年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