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萨尔浒之战,占据兵力优势的明军惨败,真的是因为分兵所致吗?( 二 )


他们面对后金军队有优势吗?估计很难 。
明朝|萨尔浒之战,占据兵力优势的明军惨败,真的是因为分兵所致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为后金军队与原来明军面对的蒙古人不一样 , 他们并不是一味的骑兵袭扰战术 。辽东山林密布 , 并不像蒙古那边的一片坦途 。所以后金军队是步骑混编 , 玩儿的是正面冲杀 。
战斗时 , 穿戴重甲的步骑兵冲锋在前;穿短甲的弓箭手在后掩护;最精锐的禁卫骑兵“巴牙喇”作为总预备队 , 随时接应 。
这就意味着 , 明军如果采取抱团进攻的方式 , 必定会与后金军队产生一个正面的碰撞 。或许能赢 , 但绝对是惨剩 。这不是明军想要的战斗 , 他们的战略目标乃是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 最大限度地摧毁后金地政治中心 , 或者说那里才是明军理想地决战之地 , 毕其功于一役 , 将努尔哈赤歼灭在老巢 , 完成事实上地灭国 。
这也是杨镐采取“分进合击”战术地原因 。分进合击这种战术在军事应用上很常见 。其本质就是利用地利在多个方向上进行有效机动 , 然后在会战地域合力对敌军实施多面攻击 。
其既可以有效地分散牵制敌人 , 也可以缓解己方地后勤压力 。因为信息不发达 , 指挥通信手段有限 , 像这种长距离奔袭 , 对于后勤补给是一项很大的考验 , 单位地理区域的补给输出也有一定限度的 , 故而组织大规模进攻时 , 古人往往习惯把大军分开 , 以分担指挥、后勤的压力 。
当然 , 其最核心地优势就是多路出击 , 让敌人应接不暇 。因为明军兵力本就优势 , 其分兵之后 , 虽然局部劣势 , 但有着一定的抵抗力和威胁性 。后金军队正常情况下是无法仅仅靠一路大军就来操作地 。
毕竟后金不是蒙古 , 他们那么多灵活机动地骑兵 , 而且明军地战线拉扯较长 。后金如果一路去 , 很难做到在消灭一路明军后 , 还能快速转战回防 , 甚至于各个击破 。最理想也是最常见地一个情况就是后金军队被一路明军牵扯 , 然后其他各路明军继续战略合围 , 从而完成目标 。
咱不妨举个例子 , 东晋末年 , 南朝大将刘裕北伐 , 在灭后秦之战中 , 兵分六路 , 其中有三路打到关中外围 。后秦大军选择集中兵力 , 分两路重拳出击 。结果被晋军拖住 , 第三路则趁机猛攻长安 。后秦军队不得不放弃进攻 , 回兵防守 。而这边晋军则乘势追击 。最终大胜 。
明朝|萨尔浒之战,占据兵力优势的明军惨败,真的是因为分兵所致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萨尔浒之战地理想情况其实也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
至于分兵抵抗 , 那更是明军想见到的 。本来后金就兵力劣势 , 这种劣势在人越少地时候 , 差距越大 。如果努尔哈赤针对性分兵 , 拿结果便是各路报捷 , 各个击破 。
那么为什么输了呢?
明朝|萨尔浒之战,占据兵力优势的明军惨败,真的是因为分兵所致吗?】主要是实际操作出了问题 , 就跟咱们做数学题一样 。方法思路对了 , 但中间地计算错了 , 那得到的肯定还是错误答案 。
分进合击这个战术优点很突出 ,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 一个是兵力分散 , 一个是指挥协同困难 。所以其需要各路军队完美地配合 , 严格地按照计划步骤来 。
但是明军这儿偏偏有些人 , 就喜欢搞事情 , 这个人便是西路军总兵杜松 。本来按照计划 , 虽然各自分兵 , 但大势上还是有着一个呼应联系 。后金军队不管打谁 , 短时间内相应地友军会给予一定地支援 。只要将后金军一拖住 , 这边再进逼赫图阿拉 , 后金便是进退两难的地步 。
但是杜松过于轻敌 , 贪功冒进 , 冒雪急行 , 脱离了阵型 , 结果被努尔哈赤逮住了机会 , 仅仅一天 , 便被全歼 。之后努尔哈赤又转战北路 , 又是一场胜利 。两路主力被破 , 明军大势已去 , 只得接受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