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高僧,名叫释来复。
据明史所载,释来复是元末明初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因其发迹于临济院,故而得名临济宗)名僧,先后住持定水院、天宁寺、灵隐寺等寺庙,也是著名的诗僧、书僧,有“明朝赵孟頫”美誉,与虞集、张翥、欧阳玄、黄溍、郑元佑、张雨、顾瑛、宋濂等文人名士交谊深厚。明初,受明太祖朱元璋恩宠,赐金襕袈裟,封为僧官,荣宠一时,官至僧录司从八品左觉义,成为当时佛教领袖。
文章插图
释来复,“释”乃是其出家后的姓氏,俗姓是何姓,尚未有定论,目前流传着三种说法:
一、俗姓黄。元末明初《续书史会要》载:“释来复,俗姓黄”;明代万历《广舆记》载:“来复,字见心,号蒲庵,丰城黄氏”;明末清初《列朝诗集》载:“来复,字见心,丰城人,族姓黄氏”。
二、俗姓明。这一说法在明初从未出现过,直到明中后期方才出现,当时民间有传言说来复是元代名将明安(明安,姓康里,世祖朝名将,领军有谋,屡立战功,官至贵赤亲军都指挥使司达鲁花赤,明安为其名,元亡后,其后代从汉俗,直接以“明”为姓)之后。李默《孤树裒谈》引《传信录》有言:“明天渊,髯长数尺,仕元为学士。元亡,削发为僧,改名来复见心”,说来复原名明天渊,仕元廷,为学士(元廷带有学士字样的官职皆为从三品以上),元亡后,削发为僧,改名来复。
三、俗姓王。明末清初《补续高僧传》载:“来复,字见心,豫章丰城王氏子”,来复是豫章丰城王氏子弟。
文章插图
以上三种说法,以“俗姓明”说法最为流行,盖因是这种说法其中那曲折的故事最为吸引人,说:“来复是蒙古人,且曾是元廷正二品高官,之后元亡为僧”,故而最为世人所关注与熟知。但是,“俗姓明”说法虽流行,但恰恰是最不可信的,其一它未见于明初任何记载中,只是突然地就出现在明中期之后的记载中;其二《孤树裒谈》所引的《传信录》一书,向来就被认为是“多摭拾俗说耳谈,敷衍附会,揆诸史实牾百出,不宜轻信”。
其三作为来复的好友,明初大家宋濂从未提过来复族姓为明。试想,如若来复真的有那般显赫,是名将之后,宋濂怎可能不加以宣扬呢?至于其他两种说法,黄、王皆有可能,尚无法确定。
至于释来复出家前,是做什么的?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也有两种。其一见于《孤树裒谈》,说释来复出家前曾在元廷做过学士,元亡后才出家为僧;其二见于《明一统志》,说释来复自幼出家为僧。两种说法,以第二种说法最为可信,毕竟《明一统志》是明初官修史籍,可信度较高。而第一种则实在是不太可信,首先《孤树裒谈》虽未明说释来复是什么学士,但是在元朝带有学士官职的,其官秩均在从三品以上,可谓是高官。按理说这样的高官不可能查不到的,但是遍查《元史》、《文渊阁四库全书》等史书,都没找到明天渊这个人。
文章插图
关于来复此人,很多人大概是从“他为讨好朱元璋,献谢赐食诗,而因这首诗中带有“殊”字,被朱元璋解读为“歹朱”,继而被斩首”这件事,得知其存在的。
“后承诏赐食,谢诗云: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上见诗大怒,曰:汝诗用殊字,是谓我为歹朱耶?又言无德诵陶唐,是谓朕无德,虽则欲陶唐诵我,而不能耶?何物奸僧,辄敢大胆如此。见心遂玉箸双垂,圆寂于丹墀之下”—《七修类稿》
话说某日,朱元璋邀请来复来宫中赴宴。宴席后,来复就为朱元璋献上一首谢宴诗:“淇园花雨晓吹香,手挽袈裟近御床。阙下彩云明雉尾,座中红芾动龙光。金盘苏合来殊域,玉碗醍醐出上方。稠叠滥承天上赐,自惭无德诵陶唐”,这首诗乍看下是完全没问题的,整篇都是对朱元璋极尽奉承和夸赞,说他可以比拟圣主唐尧。
- 赵敏|周芷若嫁给陈友谅,赵敏嫁给朱元璋次子,最后谁嫁给了张无忌?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朱元璋|朱元璋禁止火葬,违者严惩,却收效甚微,原因主要有两个
- 明朝|从草根到帝王,看明朝朱元璋关于“稳固政权”的那点事儿
- 孟子|孟子活在数千年前,为何与朱元璋有了仇怨,还被清理出孔庙
- 俊男美女|朱元璋下令处死所有嫔妃,这位美人却活了下来!原因又是为何?
- 元朝|朱元璋覆灭元朝之后,为何要主动放弃元朝的大片领土呢?
- 考古盗墓|朱元璋之子郢靖王墓被盗墓贼多次“光顾”,出土两件珍贵青花瓷器
- 朱元璋|朱元璋对大将说:你儿子剑法不错,大将砍下儿子首级,随后便自刎
- 众僧|朱元璋前去寺庙上香,问方丈:朕需要跪吗?方丈巧妙1句话挽救众僧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