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 , 其取代了短命的秦朝 , 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稳定政权 。比起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 , 汉朝时期中原地区相对和平 , 北方崛起的匈奴部落则成为了自身威胁最大的敌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汉武帝像
从高祖到景帝执政时 , 匈奴不仅屡次犯我边疆 , 还妄想通过大军团作战突破代地 , 进击长安 。对于这种情况 , 经历了楚汉争霸后民力凋敝、百废待兴的汉朝选择了相对稳妥的守势和和亲政策 , 可惜却没有满足匈奴日益膨胀的欲望 。景帝去世后 , 武帝继位 , 正是从此刻开始 , 汉匈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
武帝登基后 , 匈奴立刻派遣使者前来商议和亲 , 此举的真正目的也是试探武帝未来会对匈奴采取的态度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其实武帝大可以像过去一样 , 派遣一些宫女或者寻常女子 , 携带点汉朝社会多余的物资 , 便可将此事打发过去 , 然而这位年少有为的雄主却不想妥协 , 于是展开了激烈的朝堂辩论 。
大行王恢是燕人 , 他提出匈奴表面提出以联姻缔结亲善 , 实则背后隐藏着欲壑难填的物质需求 , 即使此时的要求得到满足 , 很快也会背信弃义 , 所以应当用武力征讨对方 。
三公之一的韩安国却表示了反对意见 , 他认为汉军采取攻势 , 奔袭千里作战 , 胜利的希望不大 , 所以应该保持冷静 , 与匈奴和亲: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汉匈地图
在朝堂两大重臣提出意见后 , 大臣们纷纷站队 , 出于避免混乱、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 , 绝大多数朝堂势力最终附和了韩安国的建议 , 最终武帝不得不同意了和亲的建议 。
其实绝大多数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 , 武帝之所以将前任数位皇帝不甚重视的和亲拿到台面上讨论 , 其实就是想打破过去的习惯 , 听取新的声音 , 为未来的汉军出塞作战取得法理基础 。
然而最终事态的发展可谓是和武帝的初衷背道而驰 , 逼得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 不过这种暂时的妥协也为马邑之谋埋下了伏笔 。
二、 马邑豪强突然提出灭匈奴良策
就在和亲的第二年 , 马邑的一位豪强聂壹突然上书 , 称自己久居边疆 , 熟悉匈奴人的性格 , 因此有战胜匈奴的良策:
聂壹是何人也?他是马邑的一位豪强 , 在当地颇有实力 , 和地方官有交情(不超过郡守级别) , 同时又和匈奴人有生意来往 , 算得上是对汉匈双方都有深入的了解 。
仔细分析聂壹的建议 , 其实并无过人之处 , 只能算是效仿前人 , 抓住匈奴人贪婪的性格特点 , 以财物辎重为诱饵 , 以间谍加强对方的信任 , 将匈奴大军引入包围圈后分化歼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上图——匈奴形象
如果我们单纯地看待聂壹的行为 , 可以将其理解成是一位怀着强烈爱国热忱的边疆百姓 , 虽然为了生存和匈奴经商 , 但是仍然希望为国解忧 , 帮助国家彻底消灭匈奴这一顽疾 , 因此穷尽自己的见识和能力 , 提出了自己能力所及的一条建议罢了 。
单从政治层面和军事层面来说 , 聂壹能想到的 , 朝堂上的能人们都能想到 , 并且只会比他想的更周全更详细 , 毕竟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很难和经历过七国之乱的汉军宿老相提并论 。像聂壹这种忧国忧民者 , 每朝每代都有不少 , 而他们的呼声根本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传入朝堂 , 往往在一段时间之后便偃旗息鼓了 。
- 世界大战|二战中德国军人素质为何普遍高于盟军?因德国军校有一门独特学科
- 梁山|林冲一身本事,为何在梁山没有一个朋友?揭秘背后不为人知的关系
- 西班牙人|太阳之石为何地?何行为引发西班牙人贪欲?何文明被毁灭?
- 考古盗墓|光武帝原陵紧靠黄河边,屡屡泛滥的黄河水为何从不淹“刘秀坟”?
- 世界大战|拿破仑远征俄国:为何放弃占领的莫斯科?战利品的去处无人知晓?
- 法天象地|孙悟空有门法术,杀伤力极强,可他使用三次为何再也不敢用?
- 银角|唐僧明知道猴哥能辨明妖邪,为何总是不信?你看银角大王怎么说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拿破仑为何把战利品沉入湖里?湖里有无战利品?仍是个未解之谜?
- 成佛|成佛之后,悟空才明白,地藏王菩萨为何不敢揭穿六耳猕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