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元代文人群体中,赵孟是人们公认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 三 )


历来评论赵孟 , 大多在其以宋王孙出仕新朝这一点上意见分歧 , 有的指责他变节 , 有的同情他后有追悔之心 , 一般出发点皆不出名节观念、民族矛盾甚至“家天下”的范畴 。还有的人批评赵孟不能拒绝征聘是由于性格上的软弱动摇 , 甚至以此对他的书画艺术说三道四 , 什么画风“恣媚”、书风“软弱”不一而足 。今天看来 , 这些观点虽皆不无所据 , 但总难免偏颇之弊 。且不必说艺术风格不能以伦理道德分等级 , 对其政治态度亦应客观对待 。
诚然 , 赵孟最初出仕元朝 , 其心态较为复杂 , 甚至如已有论者所言 , 不耐家境贫穷 , 也是导致他接受征聘的原因之一 , 但这以后竭力报效的行径 , 则主要在于“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老信条 。知恩图报的心态甚至在他一直推许荐引他的程钜夫行为上亦可感知 。
据《元史》本传:“初 , 孟以程钜夫荐 , 起家为郎 , 及钜夫为翰林学士承旨 , 求致仕去 , 孟代之 , 先往拜其门 , 而后入院 , 时人以为衣冠盛事 。”这显然已远远超出了后任对前任应有礼节的范畴 , 在尊重表象的背后 , 隐含着赵孟对程钜夫的感恩心理 。
元朝|在元代文人群体中,赵孟是人们公认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然 , 如前所言 , 一个人的心态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 以偏概全是心态史研究之大忌 。对于赵孟这样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贵族” , 更应该防止简单化 。他的宋王孙身份以及超越常人的才华风度 , 固然博得元统治者对其予以始终优容 , 同时使其产生知恩图报、赤心输诚的感恩心态 。
元朝|在元代文人群体中,赵孟是人们公认的最具典型意义的代表】在另一方面 , 同样是宋王孙身份和过人的文采风流 , 却使得他身遭猜忌 , 始终小心翼翼而不得大用 , 更难摆脱故国之思和“失节”责难和自责的折磨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赵孟心态的复杂性同样超过了常人 。关于后一点 , 我们以下将系统论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