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作为世代累积的文学作品,在民间的流传过程中,难免要沾染上市井之气。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元明交替之初,西游故事在民间就很流行。当然,故事大多是以杂剧等艺术形式作为载体,走街串巷地进行传播。而它面对的主要群体,便是贩夫走卒或下里巴人了。脚本若是过于文绉,恐怕就没了市场,围观群众便要一哄而散了。必要时,就需添加一些劲爆的低俗元素,按现代话讲,即要祭出“三俗”武器博人眼球。
基于故事里固有市井基因的存在,及至吴承恩这位不太正经的儒生笔下,却不加删除,反而发扬光大了。譬如在“车迟国”章节,表现得尤为明显了。孙悟空师兄弟三人,先是将三清殿里的三清塑像丢进茅厕里,然后变作三清模样,哄骗前来“拜码头”的车迟国三妖喝下热腾腾的尿液。后东窗事发,三妖非要拉着孙悟空比试技艺。比试什么?其实就是下九流的技艺,一点正经都没有。比如,下了油锅,谁熬得久,砍了脑袋,谁活得长之类的。反正读者看着热闹,接地气就行。
当然,吃屎喝尿加上血腥砍头这些情节,若移植当代剧目中,恐怕便是限制级低俗制作了。
文章插图
【二】
除却了砍头,《西游记》还前卫地玩起了诸如“掏心”的限制级游戏。
原著第七十九回,取经团途经比丘国。比丘国有位国师,实为妖精幻化成的,哄骗着昏聩的国王道,“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国王信以为真,准备着干下荒唐事,却被取经团给拦了下来。国师羞恼成怒,竟又哄骗着国王,那个带头的唐朝和尚,乃是十世童男子转世,取他心来做引子,药效更明显。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幕。国王牵着唐僧白皙的手,皮笑肉不笑道,听闻出家人讲究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已病入膏肓,望圣僧舍身一救。唐僧不假思索,“接刀在手,解开衣服,挺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那里头就骨都都的滚出一堆心来。唬得文官失色,武将身麻。”
不用说,此处的圣僧乃是孙悟空假扮,真正的唐僧可没有这个勇气。只是满地那血淋淋的心,随着惯性滚来滚去,画面恐怖至极,令人毛骨悚然。
且看都是些什么心?
“假僧将那些心,一个个捡开与众观看,却都是些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
【 唐僧|孙悟空为何假扮唐僧掏心?菩提祖师其实早已点破玄机!】但凡世间人阴暗之心,一并圆滚滚地在地上陈列着。至于黑心在哪里,自然便在歹毒的国师身上了。孙悟空怒目圆睁,抡起金箍棒来,便向妖精砸去。
文章插图
【三】
孙悟空掏心之举,既有荒唐,又有针砭,但文本循迹,其实也是有出处的。
唐代传奇小说《宣室志》里,就曾描述了这样一则故事。
故事里有位名叫杨叟的土豪,家有诸多房产,但因平生为利益所驱,竟患下“失心之疾”。缺心,自然要补心了。他儿子无法,便四处求佛问道,恰一日在山中遇到一名胡僧,这胡僧实乃一只顽猴所变,见杨子求心心切,便许诺用一顿好饭来换心。杨子大喜过望,一边张罗着饭菜,一边忽悠道,我闻说佛祖曾舍身喂虎,你这舍命救人,恐怕离成佛已然不远了。胡僧一边吃饭,一边笑着拍了拍杨子肩膀,道,对头,对头,是这个道理嘛。饭饱之后,杨子却傻眼了,只见胡僧抹了抹嘴,竟显出本相,跳上了枝头,哈哈大笑道,《金刚经》有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要取吾心,岂不荒唐。
《宣室志》这则故事大抵讽刺了利欲熏心、损人利己之徒,同《西游记》里比丘国那位昏聩国王颇有几分通似。由此可见吴承恩先生的笔力,对民间故事可谓信手拈来。
- 世界大战|二战中德国军人素质为何普遍高于盟军?因德国军校有一门独特学科
- 梁山|林冲一身本事,为何在梁山没有一个朋友?揭秘背后不为人知的关系
- 西班牙人|太阳之石为何地?何行为引发西班牙人贪欲?何文明被毁灭?
- 考古盗墓|光武帝原陵紧靠黄河边,屡屡泛滥的黄河水为何从不淹“刘秀坟”?
- 世界大战|拿破仑远征俄国:为何放弃占领的莫斯科?战利品的去处无人知晓?
- 法天象地|孙悟空有门法术,杀伤力极强,可他使用三次为何再也不敢用?
- 银角|唐僧明知道猴哥能辨明妖邪,为何总是不信?你看银角大王怎么说
- 唐僧|唐僧最后是怎么死的?有何记载?
- 明朝|明朝朱元璋文字狱很少被人提,清朝乾隆文字狱为何总是被人诟病?
- 拿破仑为何把战利品沉入湖里?湖里有无战利品?仍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