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困长春俩月,守敌弹尽粮绝,粮价涨近千倍,2斤小米换3两黄金( 四 )


蒋介石|困长春俩月,守敌弹尽粮绝,粮价涨近千倍,2斤小米换3两黄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长春守敌的口粮供应虽然日益减少 , 也难以为继 。第六十军由过去的每天1斤粮 , 减到5两、4两 , 最后连2两粮也难以分到了 。绝大多数官兵饥不择食 , 只得挖野菜喝稀粥过活 。至于保安旅、骑兵旅等地方部队 , 好在他们吃"活食"习惯了 , 则划定一个地区 , 由他们去抢到什么就吃什么 。一些部队买不到蔬菜 , 就去抢、去偷 , 有的单位每班经常派一个人去偷菜 。在街上 , 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裤腿里、衬衣里装得鼓鼓的"专职"偷菜士兵 。由于饥饿 , 很多士兵面部浮肿 , 染上了夜盲症 。正如第六十军的逃兵所说的 , "个个都聋拉着头 , 捂着肚子拉稀 。"第六十军一八二师师长白肇学 , 要求曾泽生向新编第七军新三十八师借粮 。曾泽生请求郑洞国批准 , 郑却推诱让他去找新编第七军军长李鸿 。而李鸿则当面拒绝借粮 , 使曾泽生很难堪 。两个军驻地虽仅一道之隔 , 却有天壤之别 , 一边还有大米吃 , 一边则麸子掺豆饼也难以维持 。这极不公平的待遇 , 引起矛盾日趋尖锐 。新编第七军与第六十军之间摩擦时起 , 双方士兵曾在中正广场发生鸣枪冲突 。
早在1948年的6月 , 长春守敌就已根据东北"剿总"政务委员会的电令 , 成立了"吉林省粮食筹购委员会" 。由郑洞国亲任主任 , 曾泽生、李鸿、尚传道和吉林省财政厅长侯景文等任副主任 。这个委员会的主要任务 , 就是彻底执行蒋介石杀民养军政策的办事机构 。所谓"粮食筹购" , 就是在长春彻底断绝外界粮源的情况下 , 想方设法地在市内搜刮军粮 。采用的手段 , 是用国民党南京政府中央银行印发的大额本票 , 将市内人民手里仅有的一点活命粮食 , 骗掠殆尽 , 用来养活长春守军 。初期 , 还可以由军粮筹购委员会"筹购"来粮食拨给军队 。到了7月份以后 , "筹购"粮食已很困难 , 便把大额本票发给军队自行"筹购" 。这个委员会 , 也就变成了转发中央银行"本票"的机构 , 让军队自己去操刀杀民了 。
蒋介石|困长春俩月,守敌弹尽粮绝,粮价涨近千倍,2斤小米换3两黄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军民争食的严重局面下 , 军队赤膊上阵 , 强制向民间"征购粮食" 。这种所谓"征购" , 不啻为抢 。因为市民中的"余粮"早已搜刮罄尽 , 仅有的 , 也不过是一两日之炊 , 如此情况 , 卖粮岂不等于卖命只有准备逃生出走的人家 , 被迫不得不把粮食卖掉 , 而索值则要比官价高若干倍 。市内粮价一日三跌:6月上旬每斤5. 6万元 , 6月中旬每斤22万元 , 6月下旬每斤80万元 , 7月上旬每斤350万元 , 7月中旬每斤720万元 , 7月底 , 3650万元 。如每斤高粮米按3000粒计算 , 每粒要1 200元 。黄豆1 130万元 。蔬菜每斤17 000元 。飞机投下来的10 000元票额的钞票已无用处 。5 000万元票额的中央银行钞票 , 以及长春分行发行的票额1亿元的"本票"充斥市面 。当时 , 流传在民间的谚语说:"本票、本票 , 几千万买不到一个烧饼、半根油条 , 擦屁股不顶用 , 买手纸也买不到!"老百姓如此 , 国民党军的官兵们也有牢骚 。士兵们的顺口溜说:"豆饼面子是好饭 , 提心吊胆把岗站;心一横来牙一咬 , 去投八路见晴天!"军官们的顺口溜是:"中央军官有三怕:一怕光发本票不发粮 , 二怕战场打黑枪 , 三怕当兵的不打仗 , 成队成帮去投降 。"
这是当时被困的长春市内国民党官兵的心理写照和民怨沸腾的反映 。
国民党军手中拿了大量的"本票"也买不到颗粒粮食 , 就只好到居民家里去搜抢了 。原是动员自愿出售 , 此时变为迫售抢购 , 原规定按住户人口可以留1-2个月的口粮 , 而今变成"竭宅取粮"、搜粮抢粮 。造成市民无以为生 , 抛家弃业 , 妻离子散而逃亡的悲惨景象 。有些不愿走的 , 或老病残废无法逃走的 , 只好吃酒糟和蔬菜草根 。也有为获得一点糊口食物卖儿卖女的 。真是惨象横生 , 惨不忍睹 。满城阴森 , 如同鬼域 。饥饿的敌军士兵发现谁家的烟囱冒烟 , 就去抢粮 。搞得居民即便有点可以入口的食物 , 也不敢举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