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为什么古代官员热衷于“虚衔”?无非是打个巴掌再塞个甜枣罢了( 二 )


辽宋夏金|为什么古代官员热衷于“虚衔”?无非是打个巴掌再塞个甜枣罢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那么 , 直学士与学士又有怎样的区别呢?
根据《宋史》的记载 , 直学士的级别不及学士 , “直学士无品秩 , 凡他官入院 , 未除学士 , 谓之直院学士 , 他官暂行院中文书 , 谓之权直 。”
除了学士、直学士之外 , 宋时的馆阁学士里还有一种叫“殿学士”的名衔 。一般我们在讨论历史时 , 听到的“某某殿学士” , 便属于这种情况了 。不过 , “殿学士”比一般的馆阁学士地位高得多 , 通常只有卸任的丞相才能够领此名衔 。
《通考》记载:“观文殿大学士 , 非曾为宰相不除;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及学士 , 并以宠辅臣之位者;端明殿学士 , 惟学士之久次者始除 。”可见 , 像包拯这种大臣 , 虽级别较高 , 但还没有到一人之下的程度 , 所以自然无缘领受“殿学士”衔 。
综上所述 , 不论是学士、直学士还是殿学士 , 都没有实际的权柄 。很多官员虽领学士衔 , 但却被调度到地方上 , 也无需履行辅政顾问的职责 , 甚至 , 连见皇帝的次数都有限 。馆阁学士 , 只是一种荣誉官衔 。虽然 , 想要领此官衔 , 必须要经过考核 , 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帝老子说了算 。
辽宋夏金|为什么古代官员热衷于“虚衔”?无非是打个巴掌再塞个甜枣罢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参考《宋史》的记载 , 那些调任的朝官百分之九十都领了馆阁学士衔 , 这说明什么呢?皇帝把你调离政治中枢 , 然后 , 赏你一个头衔彰显你的身份 , 将你奉为“名流” , 无非是打个巴掌弄塞个甜枣罢了 。之所以 , 用馆阁学士衔来鼓励那些大臣 , 也是因为馆阁是先皇的纪念堂 , 馆阁学士衔的前面往往是以历代先皇来命名的 。
既是如此 , 为什么宋代的官员还热衷于这种虚衔呢?
想来是重视名声的儒生思想在作祟 , 这与现在的人总是喜欢将总经理、教授等名衔印在名片上的行为差不多 。
参考资料:
【《通考》、《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