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王隽:乾隆年间紫光阁功臣像研究( 四 )


书法字画|王隽:乾隆年间紫光阁功臣像研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 2①
图像与语言是两套功能不同的阐释系统 , 图像适于展示视觉形象 , 其“视觉表象之力量”尤为突出 , 但图像作为“空间艺术” , 叙述功能受到较大限制 。从现存功臣像来看 , 图像是功臣个人肖像画 , 对功臣作静态描摹 , 或选取功臣最精彩和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动态画面进行艺术再现 。若不佐以文字说明 , 观者对被绘功臣的姓名、官职等身份信息和所建功勋知之甚少 。与图像相比 , 语言作为“时间艺术” , 在指涉事物、表达思想方面更有优势 , 所表达、传递的内涵更为丰富 ,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图像自身叙述功能的不足 。赞词弱化了功臣容貌、姿势、服饰等外在特征的描述 , 而延伸了图像所不擅长的叙事性和议论性成分 , 对功臣的建功始末给予客观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 , 紫光阁功臣像赞的撰写者根据功臣勋绩小大分为两种: 功绩特别突出者由乾隆御制 , “事定功成 , 写诸功臣像于紫光阁 , 朕亲御丹铅 , 各系以赞 , 不过誉 , 不尚藻 , 惟就诸臣实事录之”② , 并由乾隆御题; 功绩略逊一筹的功臣像赞由儒臣撰写 , 如巴宁阿像赞由刘统勋、刘纶、于敏中 , 木坪土司像赞由于敏中、梁国治 “奉敕恭赞” 。四言八句的像赞在考校每位功臣所建勋绩的基础上凝练而成 , 因此每位功臣像赞都是量身定制的 , 个性化色彩十分突出 。像赞并不是大而化之的溢美之词 , 而是秉着实录精神作具体的描述和评论 , 如乾隆所说“就诸臣实事录之” , 如现存两幅平台湾功臣像都是乾隆御题 , 鄂辉像赞“无前出力 , 屯练之兵 。将军鄂辉 , 实率以行 。覆穴推垒 , 到处功成 。勇而有谋 , 覃国之英” , 张芝元像赞“金川随征 , 超熊罴旅 。兹领番兵 , 以通番语 。贼属生缚 , 贼路严御 。卒获生俘 , 厥功允臣” 。
( 四) 技法
历史上的功臣像一般由宫廷画家集体创作 。乾隆年间 , 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潘廷章、安德义等数位西方传教士画家将西洋人物肖像画技法引入传统人物画领域 , 并参与规模宏大的功臣画像绘制活动 。
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活计清档”记载:
( 乾隆二十八年十月) 十四日 , 接得郎中德魁等押帖一件 , 内开十月十二日太监胡世杰传旨: 前五十、后五十功臣图像 , 着金廷标照手卷图像仿; 挂轴稿着艾启蒙用白绢画脸像 , 衣纹、着色着珐琅处画画人画 。钦此 。
———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
① 《散秩大臣喀喇巴图鲁阿玉锡像》轴 , 绢本设色 , 纵 185. 3 厘米 , 横 94. 7 厘米 , 天津博物馆藏 。
② 乾隆: 《紫光阁五十功臣像赞序》 , 庆桂: 《国朝宫史续编》卷 96 , 北京: 北京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 , 第 950 页 。
③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 28),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7 年版 , 第 75 页 。
计清档·如意馆”③
聂崇正先生根据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推断紫光阁功臣像脸部由艾启蒙等西方画家所画 , 而衣饰由金廷标等宫廷画家绘制 。① 西洋绘画运用焦点透视法 , 写实性很强 , 因而艾启蒙等西洋画家负责绘制人物脸部 。细观紫光阁功臣像脸部 , 线条痕迹显得非常薄弱 , 人物五官凹凸有型 , 用色彩渲染 。功臣像的身体部分及衣纹 , 则由以线条见长的中国画家完成 。
中国古代传统肖像画以“传神写照”作为美学追求 , 在形似方面远落后于西方肖像画 , 常用的白描技法单用墨色线条勾勒形象而不施彩色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指出中西方肖像画的差异: “中国画但画阳 , 不画阴 , 故看之人面躯正平 , 无凹凸相 。吾国画兼阴与阳写之 , 故面有高下 , 而手臂皆轮圆耳 。凡人之面 , 正迎阳 , 则皆明而白 , 若侧立 , 则向明一边者白 , 其不向明一边者 , 眼耳鼻口凹处皆有暗相 。吾国之写像者解此法 , 用之故能使画像与生人异也 。”② 西洋写像艺术注重明暗、凹凸、光影 , 立体感十分突出 , 画像具有非常强的逼真性 。西洋人物写真运用焦点透视法 , 相对我国古代人物绘像传统的白描手法是一种突破 。紫光阁功臣像将中国传统肖像画以线描为主和西洋油画注重立体感、焦点透视技法相结合 , 是中西绘画技法合璧的结晶 , 相对于前代功臣像比较单调的白描技法 , 是明显的突破和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