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 画中主要表现的是北宋时期的民俗风情 , 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城市生活面貌 。关于这幅画 , 自古以来都有着很多的谜团 , 如画中所描绘的到底是哪个季节发生的事情? “清明”两字代表的是什么?“上河”又是什么意思呢?特别是第一个谜团 , 有人认为从画上的情景来看 , 当时的季节看起来既像是春季 , 也像秋季 , 那么到底是哪个季节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北宋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风俗画的杰出代表 , 也是我国古代艺术遗产中的伟大作品之一 。自问世以来 , 它就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人学士的称赞 。自宋代以来 ,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 , 《清明上河图》历经重重劫难 , 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然而 , 面对这样一幅名画 , 我们却始终无法明白上面的景色究竟是春天还是秋天的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在《清明上河图》这幅5米长的大画卷上 , 栩栩如生的描绘了当时的都城汴京的热闹情景 。当时汴京城的人口大约为100万 , 商业极为繁荣 , 街上商店林立 , 可以看到有许多买卖东西的人 。在这幅画中描绘了各色人物共一千多个 , 全方位地表现了当时汴京城的繁华景象 。?
自此画问世以来 , 至20世纪80年代 , 人们都认为画中所描绘的季节为清明时节 。元代杨准曾说明此画卷题签的是宋徽宗赵佶 , 并盖有小印 。明朝李日华在其《味水轩日记》中记载 , 此画卷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 , 并且有他的题诗 , 其中有“如在上河春”之句 。明人李东阳也在一首跋诗中写道:“宋家汴都全盛时 , 万方玉帛梯航随 。倾城仕女携儿童 , 清明上河俗所尚 。”这些都说明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人们都认为画中所描绘的是清明时节的景色 。
在近代艺术史家中 , 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学者也是这样认为的 。郑振铎先生说:“时节是清明 , 也就是阴历三月份 , 许多树木还是秃枝光杈 , 叶子还没长出来 , 天气还有点凉意 , 但是冬天已经过去了 。”张安治先生在其《中国古代美术介绍丛书·清明上河图》一书中 , 也肯定此画是描绘“在清明节这一天城郊人民种种活动” , 因为画面上描绘了“一些清明的风俗 , 如上坟、探亲、轿上插柳枝、大店铺装饰了‘彩楼欢门’等” 。?
但是1981年 , 关于画中所绘的场景为清明节这一天的说法受到质疑 , 在《美术》第二期上刊载了孔易宪先生《的“清明”质疑》 , 他第一个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节提出异议 。孔易宪特别就画面中所描绘的内容提出了八点质疑:
一、在画卷的开始部分 , 画有一队小驴驮着木炭从小路走来 。“这是画家首先告诉读者 , 这是秋天 , 冬日不久来临 , 这些木炭是东京准备过冬御寒用的 。”只有在秋季营运冬季货物才比较合理 , 如果是春天 , 在时间上来说太早了 , 不符合规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 , 赵太丞家门口的垂柳枝叶茂盛 , 有的画面上还出现了光着上身的儿童 , 这些都不可能在清明时节出现 。
三、画面中有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 , 看似好像是上坟后回城 。但孔文分析了拿着扇子、光着膀子等人物形象之后认为 , “这群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 , 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 。因为 , 上坟四季都有可能 , 就插花而言 , 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 。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 , 说是秋季更符合实际些” 。
四、画上有好几个持扇子的人物形象 , 除个别上层人物有可能用扇子表示风雅外 , 一般群众持扇应该说是夏、秋季节用于驱暑、驱蚊 。如果这画卷画的是清明时节 , 根本就没有必要拿扇子了 。
- 书法字画|任城非遗:传拓技艺
- 书法字画|好书法都是随便写的,不信你看!
- 造假|揭秘:字画做旧、造假的那些疯狂
- 培训|书法被列入艺术特长加分项,书法培训市场火热
- 书法学统考|速看!2021年书法专业统考模拟考试试题曝光......
- 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7任主席书法作品欣赏:你最喜欢谁的
- 硬笔|全国首届硬笔书法唯一一位女性特等奖获得者张秀,硬笔行书亦精到
- 初唐|初唐四大书法家中的“奸臣”——薛稷
- 优秀|三国时的一次工程失误为什么毁掉了一个优秀的书法家族?
- 流传|这位“大昏君”的书法,得到王羲之神髓,流传9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