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建文帝:亲政后接连削藩用意何在?稳固政治不假,却下错了棋

明朝建文帝朱允文 , 应该是明朝历史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个皇帝 。至始至终 , 靖难之役兵败后 , 没人知道建文帝当时的生死和去向 , 可谓扑朔迷离 , 吸引了很多史学家的和我们吃瓜群众的注意 。
明朝|明朝建文帝:亲政后接连削藩用意何在?稳固政治不假,却下错了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建文帝画像
我们先一条条梳理 , 从靖难之役开始 。
所谓靖难之役:指的是从建文元年(1399)开始 , 建文帝朱允文的四皇叔朱棣发动兵变 , 与建文帝朝廷公开对抗 , 历时四年 , 推翻建文帝统治的一场内乱 。而靖难之役的结局就是建文帝下落不明 , 明成祖朱棣继承皇位 。
明朝|明朝建文帝:亲政后接连削藩用意何在?稳固政治不假,却下错了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靖难之役
而朱棣之所以发动兵变 , 先不谈有没有野心(野心肯定有) , 但是朱棣急不可耐的兵变与建文帝上台后的两个政策可以说是密不可分的 , 那就是“更定官制”和“削藩” 。
这两个举措这让朱棣找到了起兵的借口 , 朱棣将更定官制冠以“更改祖制”的称呼 。而削藩则更简单 , 说建文帝身边出了奸臣 , 被冠以“清君侧”头衔 。
先不说更定官制 , 因为我觉得这个和朱棣的造反无关紧要 , 重点原因就是削藩 。朱棣作为手握重兵的藩王 , 袖手旁观坐以待毙就不是朱棣了 。
那么 , 建文帝当上皇帝以后 , 为何急不可耐的对藩王动刀?而且在一年内接连拿下五个藩王 , 其用意何在?明朝藩王制度弊端
要说到建文帝急不可耐的削藩 , 其实这一切还是朱元璋打了一手“烂牌” , 而之所以造成后面的靖难之役 , 就是朱元璋定下的藩王制度惹的祸 。
简单点来说朱元璋规定:除太子以外的儿子 , 立为亲王 , 分下兵权驻守各地 , 拥护皇室 , 亲王封号实行世袭制 。
就这样 , 20多个儿子就各奔东西当山大王去了 。
明朝|明朝建文帝:亲政后接连削藩用意何在?稳固政治不假,却下错了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建文帝时期各藩王分布
朱元璋此举意在两点:一就是免得这些儿子为了权力尔虞我诈自相残杀 , 二就是将朱家的江山牢牢握在朱家手里 , 肥水不留外人田 。看上去似乎挺好 , 但其实是:“打烂牌” 。
这样说是有原因的 ,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 , 当上皇帝滥杀功臣就是最好佐证 。蓝玉案和胡惟庸案牵连甚广为何?说白点还是不放心外人 , 担心他辛苦打下的江山被当了嫁衣 。
而让权力(兵权)掌握在儿子们手中 , 他是最乐意不过的 , 不过他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东西 , 皇权被严重削弱 。
老话说自家事才烦 , 这些原本的兄弟就藩以后 , 比外人更可怕 , 不仅拥兵自重 , 而且还“不听话” , 朱元璋在时一个个还收敛 , 朱元璋没在那就是两码事了 。
明朝|明朝建文帝:亲政后接连削藩用意何在?稳固政治不假,却下错了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朱元璋
其实在朱元璋时期 , 朝中很多大臣就已经预感到藩王的危害 , 但是因为朱元璋多疑的性格 , 都不敢言说 , 怕引来杀身之祸 。
拿叶伯巨举例 , 当时叶伯巨上书朱元璋 , 以藩王势力过重 , 恐酿“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为由 。提醒朱元璋对这些儿子要“节其都邑之制 , 减其卫兵 , 限其疆土” 。不过换来的就是被朱元璋送去了阎王殿 。
明朝|明朝建文帝:亲政后接连削藩用意何在?稳固政治不假,却下错了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