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舟山道古
第一百零二期
舟山广电微信“老舟山道古”专栏
(原“王教授的课”专栏)
为大家讲述
舟山的文化、记忆和故事……
本期《老舟山道古》
庄和刚老师为你讲述
普陀山的交通工具“轿舆”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1904-2005) , 1933年曾携母游普陀山 , 在山上住了六天 , 撰写了《在普陀》和《游了佛国》两篇文章 。其中描述当时普陀山轿夫的境况:“码头旁边有一座小庙 , 这庙很小 , 常常有轿夫来搅扰 。一个看庙的和尚在殿里洗刷锡器 , 他就向我们絮絮地抱怨他单调的生活 , 我们正在谈话间 , 外面又有轿夫在打门了 。等一会闹得厉害时 , 那和尚就提了一根木棒出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1930年拍摄的普陀山老照片看 , 普陀山海岸牌坊和回澜亭前 , 两排竹竿绑的竹椅轿依次排开 , 这就是当时山上的主要交通工具——竹竿轿舆 。
据《西藏九世班禅礼普陀记》:民国十四年(1925)5月 , 西藏九世班禅活佛来山礼佛 , 有“舟舆夫役之预备 , 肩舆:四人大轿一乘 , 藤轿二百乘 。夫役:精壮轿夫四名(抬班禅) , 挑夫一百二十名 。”
轿子又叫“肩舆”或“轿舆” , 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 , 主要靠人抬 , 因抬轿需用肩 , 所以称为“肩舆” , 也就是一种“肩行之车” 。普陀山的轿子 , 是用滑溜溜的竹竿绑扎的运载工具 , 轿夫一般都是以出卖体力为生 , 属于苦工类 , 甚至叫“苦力”、或下力人 。有人曾写过一首打油诗描述他们的境况:
身无长物凭力气 ,
靠山吃山谋生计 。
只要来者有雅兴 ,
滑竿背架随处取 。
来去匆匆气喘急 ,
抬举游人上云梯 。
眼前风景寻常看 ,
山色难填肚肠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普陀山的轿子分 寺院轿乘和外来轿乘两种 。
寺院轿乘主要供本寺香客出香用 , 香客、游人用轿付费 。一般明、清官员到山 , 多以轿代步 , 轿夫为寺院所雇用 。雍正间所建筑的前寺御碑亭右石柱刻“文武百官到此下轿下马”10字 , 其中就有官员到此下轿之说 。民国初年一批黄岩、临海、温岭、乐清等地轿夫上山从事轿夫行业 。
普陀山的轿子、“肩舆” , 二十世纪30年代最盛 。
据1933年定海县公安局第四分局在普陀山办理轿务登记统计 ,全山有轿舆约1000乘 , 轿夫2000人 。
据1934年7月18日《定海舟报》载:“每班沪甬新江天、宁兴普安轮到普陀 , 香客及游客二千余人 。此间 , 台州、温州两地的轿夫又接踵而至 , 人数在二三千名以上” , 经当局限额 , 春季轿子600乘 , 夏季轿子1000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时轿分为官轿和民轿两种 , 古代官衙里当轿夫 , 有许多禁忌 。如行轿时不能大声说话 , 上肩走轿、停轿全听轿头指挥 , 上坡下坡时要拍轿杠 , 落轿后前面的轿夫要闪开 。轿夫还要忌口 , 不能吃大蒜、生葱和韭菜等有异味的东西 , 以防当官的闻到 。
但 普陀山的轿夫属于民轿 , 轿夫大多是当地山民及温州、台州的轿夫 , 没有更多的讲究 , 常常出现争客打闹现象 , 正如巴金文章描写到的一样 。而且当年轿夫生活艰幸 , 也经常提出半途加价 , 便与香游客产生纠纷 。
据《班禅东来记》载:当年香客登岸 , 码头自有竹轿迎候 , 即以竹椅为舆 , 上加盖 , 2人肩之 。舆夫轿银皆有定例,大约每人每天3角 , 2人一副6角 , 竹轿租金另付 。轿夫与香游客一旦发生纠纷 , 主要还是靠前后寺客堂知客僧出面调解处理的 。
- 牵手|盲人爷爷牵手老伴每天打卡图书馆,我羡慕了……
- 鄢陵|鄢陵老乡编的新二十四孝!
- 宫廷中|《甄嬛》《如懿》都没说清楚,清朝皇帝后妃每天吃什么?怎么吃?
- 竟是|我们每天都会使用筷子,但大家可曾知道筷子竟是妲己的发明?
- 纪晓岚|史上真实纪晓岚:不仅日御数女,每天还要吃十斤肉
- 红楼梦|秦可卿卧病期间,为何每天换四五遍衣裳?曹雪芹:重点不在换衣裳
- 上京|什么是辽上京? 地球知识局
- 清朝|清宫探秘:深宫内的“天厨”,皇帝、太后、皇后每天都吃啥喝啥?
- 缺粮|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开饭,明明够吃,为何一遇打仗总喊缺粮?
- 王政|每天学点国学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