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古人是非常重视一个人是否诚信的,即使这样的描述有些太谦虚,因为古人有一诺值千金的认知。本篇要讲的是这样一个坚守承诺,把承诺当作生命,向死亡发起冲锋,实践自己的“君子之言”。
此事发生在唐朝。《资治通鉴》中,写到这样一段话:“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这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登基之后的故事。公元632年,在调查和审理文件的过程中,李世民看到这些囚犯们极度悲痛,他不禁感到同情。当时,只有30名死囚需要皇帝亲自检查。思考良久之后,李世民下令:“让他们全部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年,明年秋天再来北京接受处罚。”
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发布了另一项赦免令:所有死囚都先放回家。与家人团聚一年后,他们将于明年秋天去北京赴死。
这绝对是史无前例之事,而且事实证明,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死囚带着喜悦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就像鱼被释放到海里一样,他们欢呼雀跃然后消失在首都。
一共有390人,竟然这样把他们放走了,皇帝不是疯了吗?几乎所有在北京的人都在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好戏,人们都想知道哪个傻瓜会回来送死。
然而,人们都有些失望,因为在次年秋天,规定的时间内,逃离京城的囚犯一个接一个地回来了。一天下来,只有一个人失踪了!但皇帝并不着急,但死囚的那些犯人却着急了:谁这么不诚实?他是个十足的败类。如果我有机会见到他,我必须亲自杀了他。在被死刑犯诅咒的地方,狱吏们并没有闲着,他们已经找到了没来的人,此人住在河北唤作徐福林。
狱吏很快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件事,但他并不着急,而是安如磐石说道:别担心,再给他一些时间。结果,徐福林竟然在一炷香的时间内来了,来了才知道,本来人家是不会食言的,而是真的病得走不动了,所以就迟到了。
【 有人|李世民让390个囚犯回家团聚,相约一年后回来斩首,有人回来吗】就连死囚都这样遵守诺言,甚至还有带病来赴死的,这样的精神确实就很令人佩服了。李世民看到这种情况时,他又被感动了。随即当场发布了大赦令:所有390名死囚都被释放了,可以回家了。
这一声令下,更不用说死囚了,就算看热闹的人,在座的朝中文武臣民,没有一个人不感到惊奇:这是真正的君子之道,真正的君子之约。
为什么李世民会免除他们的罪行?为什么这些被判有罪的囚犯不逃跑并自愿回来等死?
看到这一点,大家肯定会很好奇:李世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他不怕死刑犯人跑不回来吗?为什么死囚有机会逃脱,却还要带病回来等死?
说到这里,其实就是心理学的作用。李世民能做出这样的事就已经证明他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天才。这不是给他脸上贴金,想想看李世民是如何登上王位的?杀了自己的兄弟,强行上位,这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实在是太不讲道德了。
这种外在形象也在李世民的心中也如芒在背。谁不想有个好名声?明明可以名正言顺做皇帝,明明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皇帝,却偏要最终成为一个残忍的恶棍,未免太糟心了。
为了改变自己在人民中的形象,为了赢得人民的心,李世民不得不采用这种铤而走险的策略。虽然有很大的风险,但是回报也是相当地丰厚。结果如何呢?事情一发生,李世民就从一个不被信任的狡诈小人变成了一个仁慈、爱人民的好皇帝。简直是太有用了。
有人会觉得其他人不傻,人们难道不知道他在炒作?知道又怎么样呢?即使人们知道皇帝故意树立自己的形象并试图取悦他们。但这并没有错,这表明心里有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
至于李世民为何不害怕死刑逃跑,其实没必要担心。每个死囚都有犯罪记录。如果皇帝想追你,逃得再远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整个江山都是李世民的。
事实上,正是因为如此,那些被释放回家的死囚才不愿逃跑。这当然主要是由于古人的纯朴和忠实的个性。皇帝都这样为他们着想,而且很同情人民,让你直接回家休息一年,和家人分享团聚的快乐,还有什么理由逃跑呢?当你逃走时,你想过自己的家人吗?他们还能在当地生活吗?
- 李世民|中国的名楼
- 隋唐|丈夫将妻子藏了七年,父亲知道后逼其写下休书,结果让所有人诧异
- 君王皇帝|有人说开国皇帝决定了该朝代灭亡的方式,有没有一定的道理?
- 唐王的故事|少林的十三棍僧,真的救过唐王李世民吗,事实究竟如何?
- 北魏|花木兰从军10年为何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儿身?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 耶律宗|水浒四大猛将,梁山一人上榜,第一武功了得,却很少有人知道
- 皇帝|一生睡过六个皇帝,年过半百仍能迷倒李世民!
- 毛绒|没有人可以拒绝毛绒动物的诱惑,毛茸茸好可爱!
- 下雨|崔判官为何敢改李世民的生死簿?你看他的靠山是什么身份
- 趋之若鹜|李世民创造了1种职业,古人对其很鄙视,现代人却对它趋之若鹜!